继遭遇“塑化剂事件”之后,酒鬼酒再次被乌云笼罩。3月11日,有媒体报道:酒鬼酒30%的经销商退出。此消息导致酒鬼酒股价当日跌幅达2.64%。
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多名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该媒体的报道不符合事实。
30%经销商退出?
酒鬼酒自去年被爆出含有塑化剂超标事件之后,一直在尝试修复形象,努力“复兴”。
2月初,被业界称为酒鬼酒“实权派”的赵公微,接替原酒鬼酒董事长走上前台,带领酒鬼酒业一起走进“后赵公微时代”,此举被业界解读为安抚投资者的举措。
同时,为了安抚经销商,酒鬼酒公司也计划投入2亿元现金“力争不让大家亏损”,该计划初见成效,也算稳住了一部分经销商的阵脚。
然而,3月11日,酒鬼酒业再次遭遇激烈“空袭”。
据一家媒体报道称,“酒鬼酒30%经销商退出”的消息,来自不久前召开的“酒鬼酒经销商合同会议”,“湖南很多经销商选择了退出,且退出的多为中小经销商,大经销商都被‘绑住’了。”
此消息一经传出,再次让踌躇满志的酒鬼酒陷入了舆论风波。
该媒体在报道中特意申明了一下数据,“退出的多为湖南当地的经销商,保守估计能占到原来经销商数量的30%。”
该消息经过各类媒体转载之后,酒鬼酒股价应声下跌。消息传出当日酒鬼酒(000799)股价低开并快速下挫,收盘报于28.82元,跌2.64%,次日股价又跌2.32%。
为了解事情的真相,《华夏酒报》记者采访了酒鬼酒方面的相关人士。
3月16日,《华夏酒报》记者就此事致电酒鬼酒公司原销售副总经理、现任酒鬼酒山东大湘西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石清凤。
石清凤表示,此事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了山东地区酒鬼酒的销售。
据石清凤了解,酒鬼酒并没有出现大份额的经销商退出,酒鬼酒的品牌还在,根本不是媒体报道的那样。
3月16日,《华夏酒报》记者又就此事向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求证,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所谓“30%经销商退出”完全不属实,最重要的是,酒鬼酒湖南市场近日没有召开过经销商会议。
对于“30%经销商退出”这一传闻,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域负责人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完全是虚假新闻。酒鬼酒目前正在帮经销商做市场,做各种品鉴活动,没有经销商会选择在这个时机退出,至少目前我负责的区域内没有一个经销商要退出。”
酒鬼酒公司市场总监张毅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酒鬼酒经销商流失的数量从来没有达到30%这一数字。”
为了以正视听,酒鬼酒副总经理郝刚在吉首3月15日召开的酒鬼酒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30%经销商退出”完全不属实,“是部分小经销商有退换货行为,但没有一家经销商说不干了,我们整个经销商团队目前是非常稳定的,大家都相信酒鬼酒有能力渡过目前的困难时期。而且我们正花2亿元帮助经销商,让他们重拾信心,现在我们也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都是看得见的。”
郝刚表示,未来主要在改善产品结构方向发力,“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的大背景下,目前高端白酒不太好做了,因此,我们希望推出更多低端一些的产品。高端的少做一些,往两百、三百元左右转,做大这一块。”
此外,郝刚还表示,酒鬼酒正在应对市场的变化,对销售渠道做一定调整,“原来团购是主要渠道,今年将加大商超、专卖店等的投入。我们募投资金也投了一些在专卖店上,以后还要下大力气帮助地县级经销商动销。”
考验之下谁去谁留?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塑化剂”风波仅仅是一个导火索,白酒行业积存已久的诸多顽疾逐渐暴露出来,白酒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整个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酒鬼酒也难“独善其身”。
2013年,对于酒类经销商来说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也是具有考验性的一年。
3月初,一业内人士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因为受“塑化剂”风波和政策方面的影响,今后的白酒行业将面临着一场经销商的优胜劣汰,愿意坚守的经销商会留下来,而没有信心的酒类经销商会选择退出合作。“一些业外资本、任务量较少的小经销商看今年白酒行业不够景气就不做了。”
“对于任何一个白酒企业来说,经销商队伍的调整变动是每年都有的正常情况,这不可避免。不过,今年这个情况将会更加激烈一些,退出的经销商也会多一些。”酒类营销专家方刚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方刚认为,“白酒行业的经销商在今年会出现一些波动,一些感觉白酒前途无望的经销商会主动退出。”
对于这些经销商退出的原因,方刚的解释更倾向于是由于今年白酒行业形势的“僧多粥少”造成的。“酒企在今年的市场拓展力度会减弱,而经销商的数目还同往年一样多,长期下去,酒企和经销商的生存压力会很大。”
方刚认为,经销商的大量流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既有的经销商队伍中的“投机型”经销商会选择退出。这部分经销商来自金融、流通等行业,手握资金四处猎寻“高回报”项目,在前几年国内白酒行业蒸蒸日和在“炒股不如买白酒”的大环境下,一些投机型资本便争相涌入了白酒市场。而今年的白酒行业在严控“三公消费”、“塑化剂”风波、“禁酒令”和国家厉行节俭之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行业竞争压力很大,此时这些敏感的“投机型”资本可能会选择退出白酒行业。
此外,方刚分析认为,还会有“很大比例”竞争力不足的经销商会选择退出。“这些经销商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会被酒企淘汰,还有那些依靠单一渠道、单一品牌、单一厂家的经销商会被自己淘汰。”然而,“老牌的经销商会走得更远一些,毕竟他有自己的贮备积累,其不仅在产品、市场、人员等方面做得比较扎实,而且和厂家合作时间长,感情也比较成熟,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