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总经理蒲遥。
专家品鉴。
酒博会已如期拉开帷幕,泸州全城 将 呈 现 一 场 关于“ 酒 ”的 盛 宴 。泸 州 要 打 造 中 国白 酒 金 三 角 的 核心腹地,这次酒博会 不 仅 是 一 次 展示 自 我 风 采 的 机会,更是一个充满合 作 机 遇 的 平台 。 泸 州 巴 蜀 液酒业(集团)有限公 司 近 年 来 飞 速发展,所生产销售的 原 酒 广 受 业 内好 评 。 泸 州 籍 原酒 为 何 在 外 吃香 ? 自 身 优 势 何在?昨日,华西城市 读 本 记 者 专 访了 泸 州 巴 蜀 液 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蒲遥。
论泸酒:泸州酒在外很吃香 以蒲遥在外多年销售巴蜀液原酒的经验看来,“消费者很认 可 泸 州 生 产 的酒。”泸州酒为何在外吃香?蒲遥向记者一 一列举说,泸州本身就是一个产好酒的地 方 ,位 于 长 江 上游,水质好、气候好、土壤好。这三点要素便形成了泸州酒在外的口碑——产量高、成本低。
在泸州酒内业界,大家似乎都认同这个观点:长江上游生产的浓香酒好,赤水河畔生产的酱香酒好。对此,蒲遥认为,只要产酒的硬性环境好和工艺技术好,就不怕产不出好酒。
论白酒:原生态和年份酒需求大 对市场上“白酒过剩”的传言,蒲遥认为,白酒绝对不可能过剩,只有劣质白酒过剩的说法。市场上需要什么?“最需要的就是原生态酒和年份酒。酒质越好,越受到消费者喜欢。”蒲遥透露,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升原酒品质、增加储备量。而要储备大量原酒,自然对原酒基地有刚性要求,与继续做大做强密不可分。
从最初的13个窑池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个窑池,巴蜀液在泸州、宜宾、贵州三地均有生产基地,年生产优质原酒近2万吨,可储备量达3万吨;所生产的浓香型、酱香型原酒,除了销往四川、重庆等地之外,还远销东三省、山东、山西、新疆、河南、河北等地。
论企业:3年内向品牌酒转型 十年时间,足够将一个青春热血的青年打造为一位成熟内敛的男子。2002年,蒲遥从广东返回泸州老家,和自己的两位哥哥开始创业之路。目前他主要负责公司的运营和销售,曾连续两年跻身“泸州市酒类营销能手”之列。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伴随着汗水和泪水。蒲遥回忆说,企业刚起步时,由于产品知名度不够、实力不雄厚、储备量和产量低、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导致企业综合实力差,企业的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因此遭遇了不少困难和磨难。“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客户,却因为我们的硬件达不到需求而白白流失,这种苦恼是常有的事。所以打牢坚实的基础,把规模做大,把质量做好才是最根本的发展之道。”
在蒲遥看来,这还不够,“争取3年内,巴蜀液原酒产量达5万吨。只有原酒的产能、品质和储备达到了,才能为‘品牌酒’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