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是明清时期国内最大的商帮,崛起于明代,在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经发展到鼎盛,在流通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布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朝鲜、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等。
从清朝中叶开始,晋商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求,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丰年间,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曲殿元在《中国金融与汇兑》中说:“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可以说晋商对16世纪后的近世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晋商中有三类人:
第一,东家。东家是投资人,也施展能力,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有点像现在的董事会。他们占有股份,可继承转让,可分红(一般三至四年分一次红),决定掌柜(总经理)的聘用和解职及其他重大事宜,如分红比例数等。
第二,掌柜。掌柜是投入能力的企业领导者,持有“身股”。身股可以享有和财股一样的分红权,但不可以继承转让,人一走茶就凉,但有的企业,身股可以养老。
第三,伙计。伙计是从学徒干起,一般四年满师,满师后可拿年薪。其中优秀者可以持有一定身股,有的被提升为掌柜。掌柜一般都是从学徒期满、为商号工作多年的伙计中提拔。
晋商中的这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支持又互相制约的。
掌柜的身股是不能继承的,东家的财股是可以继承的。晋商的分红一般是财四身六,在大盛魁甚至做到身股占七成,但是掌柜是走是留,还是由东家说了算,占再多身股也没用。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关系。
这里先来分析财股的意义。
第一,财股使产权人格化,使经营可以一代一代持续下去。财股可以继承转让,所以东家必须关心企业中长期的利益。这个公司要做好,到我儿子、孙子那辈还要做好。血浓于水,我就要把家业传给自己的后代,这就是一心一意做好企业的东家们的永恒动力。
第二,以分红受益和继承财股为动力,精心选择有能力的人,使财股拥有者总是努力聘用能者出任掌柜,并尽力留住他们,支持他们的运营,同时做好监控工作,防止掌柜们的短期行为。
第三,传承财股使东家更注重诚信、买卖公平等,使之成为长期受益的生意规则,维系了晋商的商业文明,也促成了众多晋商的百年品牌。诚信是传承的要求,不是一般生意的要求。只有诚信才能挣大钱,但诚信也未必能挣到大钱。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再来看身股的意义。
第一,身股因能力而设置,使有能力的人稳定、忠诚。东家有财股,但如果东家的后代无能,无法管理公司,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只能找能人来管理,而聘请来的能人不满足于仅仅挣工资,于是就有了身股。
第二,身股不能转让和继承的规则,使晋商聘请的领导人代代相似,多为精英,也使他们解聘庸者、新聘能人有了商业规则和文化基础。这是很科学的。如果身股可以继承,那掌柜的后代也可以一直当掌柜,就很可能会演变成庸人或小人执政。
财东是一个阶层,他持有财股,财股可以传承。由此,他就可以解聘拥有身股的经理人。这 个制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家是有特质的人群,这辈子是企业家,再指望你孩子、你孙子也是企业家,这不太可能。可能企业家的儿子喜欢作诗,或者习武,他当不了企业家。你让诗人管公司,可能会把公司经营得破了产。因此就要聘请掌柜的来经营,给他们身股。
身股虽然不可传承,但在分红中占六成以上,有的甚至是七成,这就使干活的人真正明白,是在给自己干。这样,在东家昏庸的时候,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可以站出来据理力争,保持经营的健康状态。
直到现在,许多家族企业的领袖,还没有领悟设置这种制度的必要,而两百年以前,前辈们早就这么干了。
这种互补制约的关系极为科学。
第一,劳资一体共奔前程。
晋商很少有劳资矛盾,一到分红的时候,从东家到大掌柜到底下的伙计们,都分得高高兴兴。慧聪当时的劳动分红也是这个样子。
第二,短期效率和持续经营的效率都有了保证。
三四年分一次红,掌柜必须做完三四年,否则什么也得不到。东家在关注分红的同时也往往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掌柜的在年轻的时候,是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都追求,到了老年,追求短期利益的倾向就有所增加。
今天的沃尔玛等西方成熟的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