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超,利益链改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味,一脉相传
·羊城食品陈鹏:广东包容酱酒品牌
·借力东博会,“一带一路”下五粮
·腾讯、红杉下注“酒水外卖”,酒
推荐文章
·酱酒大热迷人眼,经销商如何慧眼
·与顶级文化IP同行、寻找品牌赋能
·开创海派酱酒,“海酱”助力椰岛
·“老酒多一点”的合欣坛藏酒将烧
·古井首度披露89亿技改关键信息,
最热文章
·2012年度中国白酒的产量、销量和
·酒消费与文化
·壹吉购的后发可畏,在终局处布局
·封藏白酒的步骤
· 把酒卖给不喝酒的人
·劲酒,为什么一直有“劲”
·20元以下白酒的市场开发策略
·“天喔茶庄”名气虽大,其实却是
·进口葡萄酒营销攻略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旗帜广告位
海底捞的独门秘籍
2013-02-04 15:2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说起海底捞,大多数人心里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火锅”而是“服务”两个字。这个在餐饮行业独树一帜的连锁火锅店,凭借几乎无可挑剔的服务征服了消费者的心。

  很多网友开玩笑说,只要是地球人都阻挡不了海底捞的服务。

  玩笑归玩笑,但海底捞的服务理念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严肃话题。

  排队等位时免费的点心和棋牌、用餐时提供的头绳和擦镜布、洗手间的牙刷和护手霜,所有这些细致到“变态”的服务细节,让每位客人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底捞的核心其实已经不是餐饮,而是服务。 

  记得有一次从海底捞北京西单店吃完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结果门口还坐着100多位饥肠辘辘的食客,一脸无辜地在苦苦等候。有人玩虾片、有人弄手机,脖子伸得老长往里瞅着,仅仅只是为了吃一口火锅。

  服务至上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起初就是麻辣烫的露天小摊子,上世纪90年代末在古城西安一炮而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海底捞火红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有两个小故事很有代表性,也成为口口相传时最常用的例子。

     说有这么一对情侣去海底捞吃饭,香辣四溢、满头大汗。姑娘突然问了服务员一句:“唉,你们这里有冰淇淋吗?”

  来自农村的女服务员忽闪着纯真的大眼睛,愣了一下。立即回复说:“姐,有!你等着。”

  15分钟后,服务员满头大汗的回来,送上了一支蛋卷冰淇淋。谢过之后,吃饭的姑娘继续吃饭,服务员继续服务。

  几个星期之后,这位顾客又来到这家海底捞用餐,又一次满头大汗。她叫住了一个服务员说“给我来一份冰淇淋。”新来的服务员傻了,憨憨地回答:“姐,对不起,我们店里从来就没有冰淇淋!”

  原来,第一个服务员当时是骑着自行车,自己出钱跑到外面的冷饮店专门买回来的,也没有告诉任何人,一切只是为了叫顾客高兴。这件小事当场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了早期推动海底捞人气的重要情节。

     还有一件事是这几年刚发生的。

  说有一个大夏天,不少人一起吃火锅,快散席的时候,服务员送上了几 盘切好的西瓜。几位顾客吃了不少,最后有人说了一句“服务员,给我拿个塑料袋打包吧”。服务员说,汤汤水水实在不好带,顾客仍然坚持要打包。服务员微笑着说:“哥,切开的西瓜打包会把您的包弄脏的,不行我给抱一个整西瓜吧。”

  就这样,几位酒足饭饱的顾客开开心心地抱着西瓜回家了。这个故事成了一个笑话,也造就了海底捞的口碑。

     有人评价说,在海底捞,顾客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还有顾客点评说:“现在都是平等社会了,让人很不习惯。”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海底捞的服务已经征服了绝大多数的火锅爱好者,顾客会乐此不疲地将在海底捞的就餐经历和心情发布在网上,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海底捞,一种类似于“病毒传播”的效应就此显现。

  把员工当作上帝

     许多人在研究海底捞,分析它的成功秘诀,海底捞甚至已经成了哈佛商学院的范例,还有人专门写了书。

  1999年我开始接触这个火锅,基本每月一次,看着海底捞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到现在全国连锁、好评如潮,我一直悄悄给自己的定位是海底捞资深观察员。从点了小料应该几分钟上桌,豆浆的温度是否合适,代客泊车是不是规范……很多的细节都有长期的判断标准。

     从一个顾客的角度来看,从这十几年就餐的体会来看,我觉得海底捞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味道强于竞争对手多少,也不在于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甚至与广大顾客的极尽赞美之词没有多大关系。海底捞成功的核心,在于经营者对最基层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认同感。

  “把员工当作上帝”是海底捞的准则,经营者、管理者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心、以人为本的培养。

  换句话说,只有把员工弄高兴了,顾客才会开心。

     举几个例子,在北京各种饭店打工的服务员基本上都住在地下室里,而海底捞的员工都统一安排在饭店附近的居民小区里,能洗澡、能上网,甚至有专门聘用的阿姨帮助打扫卫生。

  海底捞的员工每年过年,都由公司统一报销火车票,还有专门送给父母的过年慰问金。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属于中等偏上,而且有完善的晋升机制,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甚至集团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

  为了帮助员工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海底捞出资千万元建立了一所寄宿制学校,让优秀员工的孩子免费接受教育。

  海底捞还建立了专门用于员工医疗方面的基金,当员工生病住院以后,所花的医疗费用直接来自于这个医疗基金中。

  如此种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他们自然愿意在海底捞工作,奉献美食和快乐。

     海底捞自己的说法是,员工最需要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来自企业的人文关怀,这也就是海底捞成功的最大秘诀。

  最酣畅的顾客体验,可能不是海底捞的味道如何香醇,最难能可贵的也许是每次进门的时候,海底捞员工眉眼上翘,还是发自内心的那一句“哥,姐,您来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五步hold住新品上市
下一篇:酒闻:品牌管理就是印象管理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超,利益链改写,传统商超渠道商面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味,一脉相传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
与顶级文化IP同行、寻找品牌赋能之源,五粮液这半年做
与顶级文化IP同行、
借力东博会,“一带一路”下五粮液有着怎样的国际视野
借力东博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