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贵州茅台总工程师王莉——
中小酒企可采取联营重组集约化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中,白酒作为贵州省优势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优势产区仁怀市,2011年白酒产量同比增长达到65%。
“在成绩喜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问题的存在,”省政协委员、贵州茅台总工程师王莉说。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白酒行业的多事之秋,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王莉说,“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回归理性,更将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虽然全国总体白酒产能呈现过剩趋势,但由于贵州产能基数低,酱香型白酒处于上升期,我省未来白酒产业的发展形势还是乐观的。”
这次省“两会”上,王莉带来了《如何促进白酒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提案原案中建议,加强产品质量监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推进贵州白酒产品质量稳定提升。王莉说,目前白酒行业的现状是大企业体系较完善、食品安全保证能力强,但是一些中等规模企业、小企业体系不够完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检验手段。因此建议首先是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其次是各级质监部门加强对体系的审核和产品监管。另外,对于一些没有能力建设实验室的企业,可以考虑共同出资建立联合试验室,实现对进厂原辅料、器具和出厂产品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王莉还提到了赤水河的生态承载力的问题。赤水河流域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中国优质酱香白酒生产基地,茅台酒不可异地生产酿造环境也源于此。她说,“如今赤水河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散装酒家,对原料、土地等资源和赤水河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建议考虑用联营、重组等方式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品牌培育和市场监管。”她同时说,“但是为了充分保护茅台的知识产权,无论是联营还是重组都不适宜以茅台为主体,所有品牌的培育的前提也是不损伤‘茅台’这个核心品牌。”王莉希望,经过产业调整,逐步形成以“茅台”为核心品牌,兼有其他特色品牌的立体品牌构架体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贵州白酒核心竞争力。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坚持实施以名优白酒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白酒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到2012年贵州白酒总产量仍然不足20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不足2%,规模效应无法显现。二是全省白酒生产企业整体上呈散、小、乱的特征,品牌效应不强。三是尽管历史悠久,但由于产能及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市场销售、酿造工艺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白酒的发展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增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