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没有遭遇到传说中的末日,不过,对于中国酒业来说,2012年绝不是一个好年头。
2012年,接踵而至的一个个负面事件令白酒的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白酒业的食品质量安全。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1月中旬开始发酵且越演越烈的“塑化剂事件”。借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大力传播效应,塑化剂事件的负面效应被迅速放大,国内最为著名的一线白酒品牌纷纷深陷局中。虽然茅台连续抛出了36份质检报告,但是消费者对此的质疑犹未散去。相对于白酒塑化剂的烈度,今年夏天曝出的张裕葡萄酒的“农药门”事件只是一个小儿科。从白酒的塑化剂到葡萄酒的农药门,2012年的中国酒业,完全可以用“悲催”作为全年的主题词。
2012年的中国酒业何以惨遭如此众多负面事件的打击,除了与国内酒业企业自身管理体制有关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中国酒业经历了近十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之后,国内酒类企业的高速发展红利将近吃尽,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病逐渐显现。
近十年以来,无论是白酒一线品牌的茅台和五粮液,还是二线品牌的洋河、酒鬼酒等企业,甚至是处于最为低端产品第一线的普通二锅头,其销量都呈现出火箭般的上升势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原先广东地区的居民并不太热衷于喝白酒,而现在一线白酒在广东的销量远远高于传统北方地区的销量。国内白酒企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在生产传统白酒产品的同时,国内各家酒业企业相继推出的一系列高端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白酒企业的业绩。
特别是在今年国内股市极端低迷、大多数公司的股票股价“沦为”白菜价之时,贵州茅台的股价以每股200元以上的价位名列股市最高价,而洋河股份的股价也超过百元,成为沪深股市仅存的6只百元股之一。
中国酒业突飞猛进的业绩增长令国内外同行和各路资本大鳄眼红不已,从国际酒业大亨帝亚吉欧,到身为央企的中粮,乃至于联想,纷纷进驻中国酒业市场,意图从高速增长的中国酒业市场中分一杯羹。中国酒业市场的群贤毕至,在推动了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产能的高速增长,人为吹大了中国酒业市场的泡沫,为2012年国内酒业市场的乱象埋下伏笔。
中国酒业经历了“黄金 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不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国内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对酒业原有供销格局带来的冲击,都迫切需要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一下未来十年中国酒业的发展格局。而2012年酒业市场频频出现的乱象,不过是加速了这一全行业思考的步伐而已。
2012酒业市场这一乱象对于中国酒业来说,其首先影响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2013春节酒类产品消费旺季中的销量。在这个“无酒不成席”的时代,尽管消费者不会完全抛弃酒类产品,但其对酒类产品的消费力度会大大减弱,消费者这一举动的标志性意义就是:未来十年,中国酒业将告别近十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中国酒业会伴随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从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式增长,国内酒业企业的并购重组步伐会大大加快,各类酒产品的销量增长会与GDP的增长保持同步,国内白酒产业小、散、乱的现有格局将会在已经上市的酒业优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下逐步整合为大型企业集团。
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经历了2012负面事件重重冲击的中国酒业,一定会为之警醒,低下头,弯弯腰,重新整理一下企业的内务,向着未来平稳增长的十年,出发!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