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酒业的多事之秋。近期,塑化剂一事让白酒行业走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国酒业协会在酒鬼酒被爆含塑化剂当晚即发出《关于针对某媒体报道我协会回应白酒塑化剂超标问题的声明》,对此,行业中不少人责怪酒协将整个行业拖下了水,其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堪称糟糕。
但在笔者看来,酒协在塑化剂事件中的一系列作为无可厚非。要讨论这个事情首先要回答几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酒协为什么出这个声明?在笔者看来,酒协的心态很容易理解,作为政府部门与行业衔接的一个组织,酒协希望公众正确地面对塑化剂这件事,对公众坦诚相告,让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有关问题的真实情况。
其次,酒协是否不该发这个声明?在这种重大敏感事件上,与媒体打交道时,“说真话”、“公共利益诚实”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行业协会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时,不仅仅代表着行业内各家企业的利益,也需要兼顾公众的反应和公众的利益,只有对公众讲清楚真实情况,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
如果酒业协会被公众认为是撒谎的人,公众会如何看待这个行业?会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成员?此时若不如实对外相告,媒体仍然能够通过采访各方人士了解到塑化剂一事的相关情况,届时酒协将被媒体“逼”出来承认。在这种恐慌时刻,没有人愿意被愚弄, 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公众只会更加迁怒于白酒行业,这恐怕影响的不仅仅是酒协的公信力,而是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公信力了。
基于以上理由,应该说酒协第一时间出来承认了这个“坏消息” , 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做了及时的说明,遵循了“公众利益诚实”原则,避免了公众产生恐慌、无端的猜测和对行业整体的不信任,因此酒协应该发这个声明。
第三点,酒协在此次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之前是否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酒协在上述声明中提到,酒业协会自2011年6月份就已经开始着手在行业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处理塑化剂的问题,也针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向各家白酒生产企业下发了通知,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其后也专门针对塑化剂一事在两次大型酒协的工作年会上进行了强调。
实际上,在酒协的参与下,相关部委也对白酒业塑化剂问题的相关标准进行了讨论,无奈最终并未出台实质性的举措。
“谎言总需要一个新的谎言去弥补”,作为一名报道食品行业的财经媒体记者,笔者看到一些消费品行业的协会组织屡屡为所在的行业进行辩护,甚至没有原则的“护短”,却很难得到大部分公众和舆论的相信和理解,甚至被质疑成为某些劣迹斑斑的企业的代言人,反而透支了这个行业的公信力,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规矩做事的企业也被不少公众认为是“一路货色”。酒协需要吸取这些协会的教训,不能姑息一些不注重质量、不注重品质的企业。
第四点,酒协的声明是否引起了非常大的负面效应?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正是因为酒协以及相关部门及时出面澄清此事,多数消费者并未产生对白酒的抗拒心理。
一位大型四川白酒企业的董事长表示,酒协本身没做错,塑化剂也需要说明,只是酒协当晚的声明专业度太强、内容也很长,“我自己都要拖着看很久”,很难想象普通老百姓会有耐心全部看完。
不过,进一步来说,行业协会不仅仅需要与行业、政府部门打交道,也要激发公众对行业、对企业形成了解并产生更多的信任,从而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