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当选会长邹远东发表就职讲话
襄阳市白酒产业振兴与发展论坛暨襄阳市酿酒饮料行业协会换届大会
汉水东流,初冬的襄阳大地正孕育新的产业希望。11月30日,在襄阳市白酒产业振兴与发展论坛暨襄阳市酿酒饮料行业协会换届大会上,30多家白酒、饮料企业代表共商行业大计,描绘襄酒整合新蓝图。
“抱团发展,共赢未来。我们有愿望、有责任、有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把襄阳酒业引领到一个新的境界!”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远东当选为协会新一任会长,上任的第一次讲话就振奋了每个与会者的心。
“十二五”规划以来,对于襄阳酿酒饮料行业来说,是具有挑战与发展意义的一年。省市领导对行业协会换届的关注,充分显示了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本地酿酒饮料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培育襄阳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襄阳酒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湖北省经信委副巡视员、省酒业协会会长喻赋广、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会长詹必胜、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苏传胜、襄阳市政协副主席王万清、省经信委轻纺处副处长陈萍、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副处长李汉桥、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蔡宗鉴、林捷、中国白酒知名专家陶家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共鸣:危机与短板
“襄阳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以超10亿元销售额位列中国白酒消费量最大的地级市。这样重要的地位,这样庞大的市场,但本地白酒产业的表现与这样的地位和市场还不相符。”面对襄阳30多家酿酒饮料会员代表,新任会长邹远东说:“响应市委市政府整合做大襄酒的号召,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势在必行。”
襄阳市酿酒饮料行业去年总产值达58.9亿元,大部分酒企年经营额在10亿元以下。他分析称,目前副省级兄弟城市酒企集团有的年销售额已经过100亿元,有的一个县级市酒企年销售额过30亿元。地理位置重要,市场容量巨大的襄阳是省内外酒企必争之地,襄阳本地白酒行业规模、人才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发展瓶颈日益显现。
他说:再不加快发展,本地酒企就有走不出襄阳只能局限于本地市场的危险,更别说走向湖北和全国大市场;再不加快发展,甚至有本地市场被外地品牌吞并的危险。
看到行业危机中,更重要的找到前进的方向。邹远东说,襄阳白酒产业发展面临发展的压力与动力,必将迎来一个整合的新格局,这里蕴藏着行业发展新机遇。
邹远东的话得到了现场企业家代表的强烈共鸣。古隆中、石花、大汉光武等公司代表在发言中都表示提出了襄阳白酒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度不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不高,局限于区域市场恶性竞争等三大问题是大家谈得最多。湖北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进明说,襄阳白酒相比全国一线白酒品牌,总体质量水平不高,散小乱的局面仍然存在。
老河口光化特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维新说,白酒重复建设带来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恶意竞争导致秩序混乱和企业利润低下,行业风险在加大。湖北汉光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安明说,襄阳酒企缺少大型企业集团,离全国二线品牌名酒仍然有差距,表现在产品创新和外部市场扩张方面的能力有限。
机遇:优势与机会
当然,襄阳酒业企业家的发言一方面充满忧患意识,对自身和市场能客观冷静地分析,一方面也对襄阳酒业做大做强充满信心,襄酒具备发展壮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
首先,襄阳的酿酒工业起步很早,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像古隆中、珍珠液、光化特等老牌企业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有近60年历史。目前,襄阳市具有生产资质的酒类企业30多家,颁布在襄阳本地和枣阳、谷城、南漳等几乎所有的县(市)区。
目前总产值近60亿元,根据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办公室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酿酒饮料要做到130亿元以上的规模。
其次,襄阳白酒产品香型优势明显,形成了错位竞争态势。襄阳白酒加工形成了浓香型、兼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等多个系列。一个区域有这么丰富的香型白酒资源,全国都不多见,这是襄阳白酒的优势,这与全国白酒香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吻合,同时也代表襄阳白酒在面临全国性的竞争压力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拥有“演义”、“石花”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品牌企业。以古隆中、石花、珍珠液和大汉光武为代表的襄阳酒企在市场的磨砺中,已经有一批优势的企业领军人物、生产技术和营销团队,这些为襄阳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白酒市场格局会怎样?大家一致认为,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公司市场总监吴红亚称,2012年行业增长趋缓,增幅由前些年的25-30%,下降到10-20%,竞争由需求性增长向竞争性增长转变。
湖北汉光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安明称,未来在中国,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销售规模、资金和人才都正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老河口光化特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维新则表示,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品牌加速集中”过程中。
据统计,1990年中国规模以上还有4万余家白酒企业,2005年只有1.8万家,2010年只剩下1600多家。预计2020年十二五末期,全国最多只有100多家白酒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如果鄂西北白酒工业不能从区域品牌向省域品牌,再向全国品牌集中,市场就不会给襄阳酒业机会。
整合:趋势与路径
集中度不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不高,局限于区域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大家谈得多,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发挥襄阳白酒业的优势,抓住三至五年的市场机遇期?
整合是大家的共识。
邹远东说:一直以来,襄阳市委市政府想整合襄阳白酒,就像市领导讲的要抱团发展,不团结最终会丧失襄阳白酒地位,襄阳白酒会自生自灭。整合襄阳酒业,这是我们所有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邹远东还表示,作为襄阳企业领导人,希望为整合襄阳酒业做出贡献。所以整合襄阳白酒是襄阳地位的需要,是襄阳白酒发展的需要,是所有企业家责任的要求。我们要勇于担当,挑起重担。夯实协会基础,树立协会形象,共创襄阳酒饮料产业辉煌灿烂的明天。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换届大会对于襄阳酿酒饮料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换届大会达成了初步共识,包括整合行业资源,形成行业强势,主动出击,争取政府政策资源和各种媒体传播资源的支持,协会也将为提高襄阳酒饮料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积极作用。
襄阳白酒行业整合的想象空间在哪里?业内人士称,洋河与双沟整合为苏酒集团,带来品牌和销售额的整体大幅提升,川酒整合白酒金三角已经进入市场化操作阶段。鄂酒的整合之路在哪里?襄阳酒业的率先探索值得我们关注。襄阳白酒行业整合的优势和基础明显,有政府的推动,有市场竞争的呼唤,更有企业的内在推动,未来成立襄阳酒业集团的构想并非遥不可及。
襄阳酒企代表谈整合
借整合东风 树襄酒大旗
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市场总监 吴红亚
振兴襄阳酒业,企业首先需要苦练内功,不能做“哑铃型企业”,忽视产品制造环节。固态白酒工艺的独特性,决定了白酒企业必须呼应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上市的产品必须是一至三年前酿造的陈酒。库存基酒已经成为衡量白酒企业的最主要指标。
其次,白酒行业的属性,决定了消费市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也决定了振兴襄酒必须把襄阳文化作为品牌背书。振兴襄阳酒业,就要强调品牌的地方属性,就要把襄阳的地方文化作为品牌文化,这才是襄阳白酒有别于其他白酒品牌的身份识别。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始终把襄阳文化作为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用时下的语言讲,就是接地气。只有接了地气,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才能产生亲和力,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也只有打造一个具有襄阳特色的品牌,才能承担振兴襄阳酒业的重担。
第三,整合襄阳酒业,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如果这样,我们襄阳的白酒企业一年可省下一半的市场费用,一年就是5000万元,拿这个钱去开发武汉市场,三年必定成效显著。
整合襄阳白酒,我们每个襄阳企业应珍惜机遇,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抱团发展,襄阳白酒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新时代。
抢抓机遇 整合资源
湖北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进明
以品牌和资本为纽带,以产业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重组,做强做大骨干企业,组建大企业集团。在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中,选取产品质量好和社会声誉较好、管理规范、具有发展潜力的白酒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通过重组兼并,使其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力量,技术设备优势,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着重抓好优质产品的生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内在品质。在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中,应另辟蹊径,多元发展,以质致胜,创优争先,坚决摒弃恶性竞争和打价格战,积极营造“以质为本、诚信经营”的发展氛围,带头建立互相合作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立足自身发展,着眼襄酒行业大局,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彰显龙头企业应有的高度和风范,发挥龙头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
走整合之路 谋发展之道
老河口光化特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维新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正由机会市场向能力市场转型。这种时代市场特征决定白酒企业单项冠军朝代已经过去,全能冠军时代已经到来。
这决定鄂西北白酒工业不能再走单打独斗、囿于一隅的传统,要以全国资源整合、全国市场整合的视野,合纵连横。
当前襄阳白酒形势严峻,有竞争带来促进发展的积极面,必须走联合之路,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形成襄阳集中品牌,共同抵御外来竞品的蚕食,争取全国白酒板块的话语权。
对于襄阳白酒发展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形成襄阳白酒军团。二是经常举办高层沙龙论坛。三是统一规范市场运作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四是组织技术团队交流沟通,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