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向右,团购向左
对于团购,绝大多数经销商都积攒了长长一串美好回忆,或正在计划着为之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相比于商超、酒店等传统型渠道,团购不仅具有节约成本的显著优势,还能充分发挥消费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以“小盘”撬动“大盘”——出于最简单的“功利主义”心态,团购也理应被奉为至宝。
团购背后的焦虑
现在做团购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竞争太激烈,可以说团购已不仅仅是关系营销这么简单,也不是单纯地比拼资本,而是变成了厂商综合实力的比拼,包括资金、品牌、人脉关系、知名度等。张先生表示现在团购的局面已经很严峻了,四川有一家酒厂提出全民团购,就是要求酒厂所有的员工都去做团购,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能量,“感觉就像做传销,我不认同这种做法。”这个市场本来就有限,而且现在市场规则也在不断地被破坏,如果大量不了解白酒行业的人进来做团购的话,会使本来已经混乱的团购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大家都不按规则出牌,各使各的招公关,结果市场被破坏了,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团购弊端已现
于是,团购在诞生之后还没有经历过一个沉淀完善的过程,便一路被推至高处,其中不乏大量业外资本推波助澜。不够成熟加上不够专业,使得团购作为一种销售渠道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一旦环境出现异动,根基便会疏松,从而陷入困境。
不巧的是,眼下酒类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以及与消费理念的不对称,都在促使酒类行业进行自我调整。当行业的变化波及到渠道时,首先影响到的便是其中最不稳定的那一节。尽管眼下仍有很多厂商将团购渠道视为乐土,但也有一些人看到了不同的一面。
团购转型决战“下半场”
林枫认为,伴随着大量其他行业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的涌入,酒类行业规模不断膨胀,去年仅白酒产业就已经达到了3700亿元的体量,而团购业态正是这个庞大数字的重要支撑,“团购业态的组织者很多都不是来自传统的经销商,他们更多来自于行业外的群体,将分散的、碎片化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市场销售力,这对传统型经销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随着团购竞争进入“下半场”阶段,团购渠道的同质化现象加剧,加之在多年的行业追捧之后,以政、商务消费为主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团购消费资源已日渐稀缺。同质化竞争逐渐衍生出“灰色公关”甚至贿赂营销,这种饮鸩止渴、铤而走险的尝试,为团购渠道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忧。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