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的产区优势明显,酱酒产业正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稳步发展。
10月31日,贵州省仁怀市副市长喻阳洪透露,在2013年之前仁怀市政府将投入10亿元成立“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整合当地近百家小规模的白酒企业,同时还将引进战略投资者,试图打造除茅台之外的当地酱香酒品牌。对此,《华夏酒报》记者再次走进贵州去体验“贵州理念”升华所带来的新变化,以及被行业普遍看好、前景十分乐观的“贵州速度”。
“一看三打造”引发的理念变革
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陲的贵州,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似乎成为了这个地区的代名词,因而在世人的目光里,就把贵州与贫穷、落后、保守等名词相联,然而,两届贵州酒博会却让世人改变了这样的印象。
具有独特的酿酒环境、微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酿造历史源远流长,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产业,虽然是贵州的优势产业,但是,由于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生产布局散、思想观念旧、企业融资难、配套产业滞后等问题,从而导致形成了一种“瓶颈”制约格局。从发展的局部区域看,贵州的短板存在着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不高,再加上大部分企业缺乏加快发展的胸怀和眼光等问题,可以这样形容,许多企业只愿停留在甘当“地主”,不愿当“资本家”的状态上。
针对这一情势,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大胆提出了“一看三打造”的发展战略,即:“一看”就是“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而“三打造”则是要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这一发展理念为贵州白酒产业加快发展确定了基调。
在这一基调的统一引领下,2011年1月11日,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十二五”烟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白酒产业的奋斗目标:全省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占全国白酒市场份额的10%左右,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其中茅台酒产量4万千升。同时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到2020年,黔酒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
2011年6月30日,贵州省在仁怀市召开了全省白酒产业发展推进大会。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解放思想、创新模式、高端引领、中低取胜、打造品牌”成为“十二五”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则被界定为: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始终保持贵州白酒良好的市场声誉;坚持高端引领、中低并举,努力抢占各档次白酒市场;坚持酱浓并举、兼有其他,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香型白酒需求;坚持盘活存量、扩大总量,尽快使全省白酒产量大幅度提升;坚持优化环境、扩大开发,在市场竞争中推动贵州白酒实现跨越式发展。
也正是在这次全省白酒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首先要巩固和提升“国酒茅台”地位的理念也被提炼了出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地位,支持茅台做大做强,就是在支持贵州白酒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共同维护“国酒茅台”声誉,支持和帮助茅台集团加快发展。同时提出遵义市和仁怀市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第一任务,巩固和提升茅台的国酒地位,与此同时,还要求以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开发竞争的发展格局,实行酱浓并举、兼有其他,从而打造一批白酒特色品牌。
从“贵州理念”到“贵州宣言”
理念的升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突破,这种创新与突破,实质上就是一次大发展、大跨越的过程。
2011年8月18日,在第一届贵州酒博会上,贵州省提出了“容天下之人,卖天下之酒”的发展理念,初步形成了跳出贵州看贵州的“贵州理念”;今年9月9日,在第二届贵州酒博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阐述了以“八个共同”为主要内容的“贵州宣言”,提出贵州将从八个方面加强与川酒产业的联合与互动,从而使“贵州理念”进一步升华。
在这一理念嬗变的背后,彰显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白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作为贵州省白酒产业主战场的遵义市,又将如何在理念上升华,在行动上创新呢?对此,用遵义市原市委书记喻红秋的话说,就是在机遇面前不放松,在信心面前不动摇,在方式面前不改变。他诠释说,在机遇面前不放松就是要当先锋、打头阵、作贡献;在信心面前不动摇就是要大增比、大进位、大突破;在方式面前不改变就是要容天下之人、卖天下之酒。
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茅台集团公司发展的新定位,以贵州茅台酒集团为建设主体,以茅台酒现有生产区为基础,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国酒工业园区,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并争取国酒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市)规划建设名优白酒产业园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贵州理念”产生的鲶鱼效应和波纹效应,不仅在老牌企业中,而且在如中粮、海航、维维等业外资本纷纷逐鹿贵州白酒产业上可以得以证实。
华泽集团收购原贵州珍酒厂成立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以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采取加大投入扩大产能、加大市场营销、着力打造品牌等三大举措,实现产能10000千升、储存能力12000千升、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亿元的目标。
与珍酒公司一样,贵州省鼓励和支持老牌名酒企业通过破产、兼并、联合、拍卖、租赁等方式,促进企业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董酒、金沙窖酒、鸭溪、湄窖、平坝、匀酒等老名 酒企业顺利实施改制重组,盘活了生产存量。
今年6月,维维股份成功收购贵州醇,这标志着维维豆奶彻底从“豆奶第一股”转身成“白酒股”,也说明黔酒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资本市场的重新洗牌,其直接结果就是加速白酒业的结构调整和整合,淘汰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品牌历史和文化优势、缺乏产品和机制创新能力的中小型酒厂。在这场资本洗牌的过程中,名酒和新名酒凭借足够的创新能力和超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了优越的权利并保留下来。”中国酒文化学院副院长郭五林教授如是说。
从“容天下之人,卖天下酒”到“八个共同”,《华夏酒报》记者不禁联想到江苏的洋河,其“蓝色经典”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风靡全国?在采访中,《华夏酒报》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能够毫不避讳强调“卖酒”这个词,也正是这个“卖”字,吸引了上千万的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我们相信,贵州省委省政府能够站在产区化区域合作的高度谋变黔酒产业,相信“贵州宣言”所爆发的力量,一定能够在让贵州白酒走出大山、走出贵州,在中国酒业这个领域里发生“核裂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