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麦、林酒、千年缘、鄂酒王、红红大高粱等品牌,成为了稻花香集团进军500亿元的有生力量。未来5年,稻花香集团旗下的白酒企业将达到50家,两大主打品牌稻花香和关公坊,则在5年后分别剑指100亿元和50亿元的销售规模。
但在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处长黄敏鸿看来,稻花香集团的发展速度不仅仅是个案,鄂酒军团中的龙头企业枝江、劲酒、白云边、古隆中、黄鹤楼、石花、黄山头、楚园春等都已经描绘出宏伟的发展蓝图,鄂酒必将在5年内取得瞩目的成就。
鄂酒亟待二次爆发
2000年,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期,鄂酒异军突起,步入“黄金十年”。
2011年,湖北省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有15家,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除了与排名第一的四川省1380亿元营业收入相距较大,其与排名第二的山东省的300亿元差距不大。而从产量上来看,湖北省白酒产量是32.4万千升,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地区第二位,鄂酒的“黄金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放眼全国,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大旗下,川酒大军得到了长足发展,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成为百亿级企业,一些二线品牌也步入全国性扩张;黔酒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规划,黔酒的众多品牌被寄予厚望;苏酒在洋河和双沟整合为“苏酒集团”的带领下,整个版块取得长足发展;徽酒在营销创新的引领下,规模超十亿元的企业不断壮大。
2011年,四川省规模以上白酒产值1380亿元,约占四川省工业总产值6.6%;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产值290亿元,约占贵州省工业总产值5.2%;鄂酒规模以上白酒产值约260亿元,仅占湖北省工业总产值0.9%。与此同时,鄂酒产量70%左右在湖北省内消化,全国市场仍存有很多空白,单一品牌销售额均在50亿元以下,无一家企业独立上市。
鄂酒的二次爆发需要寻求规模企业的引领。鄂酒的四大家族“稻花香、劲酒、枝江、白云边”已超30亿元,但离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仍差距较大,尤其在省外市场品牌力较弱。一些走出来的鄂酒也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的突破上,在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产品上难有建树。鄂酒还有一个现象,“四大家族”之外的其他品牌,单体不足5亿元的规模,销售市场过于集中,也使鄂酒整体不够强大。
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起草的《做大做实做强全省白酒产业行动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联合、重组、股份收购、出让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区域白酒产业的整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鄂酒军团做大做强。
厉兵秣马鄂酒向上
鄂酒企业不断自我加压,期待实现发展新跨越。
9月25日,稻花香集团在湖北宜昌市龙泉镇召开了稻花香集团进军500亿元誓师大会,5年内整合发展50家酒类生产企业成为稻花香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表示,稻花香集团未来将形成浓、清、酱三大主体香型。在稻花香集团提供的与会嘉宾名单中,西藏加查县、黑 龙江省尚志市、黑龙江桦南县、吉林省榆树市、湖南省汨罗市、湖南省宁乡县、福建省建阳市、河南省宜阳县、河北省涞源县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孝感市、荆门市、应城市等地的领导都前来参会,这也应包含不少白酒产业投资项目,可见稻花香集团已经迈开了发展的步伐。
10月10日,在黑龙江省绥化经济开发区,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绥化枝江酒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千升优质白酒生产加工项目开工,这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基地,计划于2014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00个,上交税收5000万元,把“福绥”品牌打造成为黑龙江第一白酒品牌,力争经过5年~8年,年产值达到10亿元,为绥化新创一个全国驰名商标。
在湖北松滋,占地4平方公里的“湖北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即将开工,其将实现白云边酒业在全国浓酱兼香白酒领域由中国首创向中国首强的跨越,进入白酒行业第一方阵。白云边集团提出在2017年实现酒业“2211”定量发展目标,即在未来5年内,白云边集团在松滋投入2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及配套建设,到2017年新增2万千升白酒产能,使白酒主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在湖北襄阳,以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为基础,将成立湖北古隆中实业集团,新建5个项目,新设5家企业,成立5个独立法人的企业:即投入肽酒项目,成立湖北肽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葛根肽饮料项目,成立湖北葛根肽饮品公司;投入矿泉水项目,设立湖北襄江水务公司;投入包装印刷项目,设立湖北襄阳彩色包装印务公司;启动2万千升固态白酒发酵生产基地项目,设立古隆中基酒基地公司。同时,还将投资控股四川基酒基地,整合经销商,设立大营销中心。这些新增项目和新企业投产当年可新增产值7亿~10亿元,力争到2016年达到50亿元的规模。
在湖北咸宁,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咸宁万吨生态酿酒基地”即将盛大落成。黄鹤楼酒业将拥有四大酿造基地:武汉成为高端白酒酿造基地,也是引领楚酒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策源地;四川基地拥有乾隆时期老窖池60余口,集成了一座历史文化老窖圣地;咸宁基地打造了全国独特的生态酿酒庄园;随州基地吸取炎帝故里的精髓光大了黄鹤楼酒的楚文化内涵,这为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3年内实现20个亿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湖北谷城,石花酒业正在加紧“两园一馆”(石花酿酒工业园、中国白酒第一庄园、石花街1870年黄公顺酒馆)建设步伐。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旭东原酒生态窖藏基地进行彻底改造,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白酒品鉴、白酒收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中国白酒文化殿堂,打造名副其实的、多元化的中国白酒第一庄园。
在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湖北省白酒产业将不断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旗舰企业,,强力推进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大企业集团战略。淘汰落后企业,优先支持稻花香集团实施兼并、控股、参股,引导行业资源要素向稻花香为代表的优势企业集中,并给予政策扶持。
整合大幕徐徐拉开
“湖北酒企的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之外,整合成为了目前快速发展的重要之举。”黄敏鸿说。早在2011年年底,湖北省经信委就曾组织召开了湖北省部分酒企、地市经信委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酿酒行业联合重组座谈会,主题就是振兴湖北酒业、推进全省酿酒企业联合重组。
目前,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起草的《做大做实做强全省白酒产业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并上报湖北省政府,即将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各地。《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文件的主要内容是用4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湖北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达到50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3到4家,过20亿的企业5到6家,过10亿的企业10家左右,并形成1到2个国内知名品牌和一批优势品牌。
湖北省政府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择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5家~1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同时,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成为重点,选择成绩较好的白酒企业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产品为龙头、产业链上下之间联合重组的路径。支持稻花香集团等白酒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联合、重组、股份收购、出让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区域白酒产业组合,协调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组建鄂酒集团。
湖北省组建大型白酒企业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以稻花香集团为例,今年7月3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支持稻花香集团打造500亿元产业集团专题办公会,湖北省与酒相关所有部门到会,全力支持稻花香集团的发展,可以看出湖北省对于酒类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业外资本对鄂酒的参与将助推鄂酒的整合。以凯乐科技为代表的业外资本的进入让鄂酒有了新面貌。在资本的推动下,鄂酒的集结成军也就为时不远。
目前,鄂酒还没有形成像其他产区一样的风格特色。例如黔酒的酱香,苏酒的绵柔,鲁酒的芝麻香。白云边虽是《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标杆企业,但其他鄂酒企业的兼香产品凤毛麟角,未形成鄂酒整体风格。另外,鄂酒处于长江名酒带中上游,这条本应该与赤水河名酒带、黄淮名酒带齐名的名酒聚集区却没有突出产区的优势,这也是今后鄂酒亟需统一的思想脉络。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