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整个酿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631亿元,全国酒类消费总额为8000多亿元。预计到2015年,整个酿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8300亿元,届时流通行业的销售规模应在1万亿元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酒类流通行业有必要集行业之力,针对未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8月29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办、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政府承办、芜湖市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及雨耕山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安徽芜湖举行。
这次会议除了有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上海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卢荣华、安徽省酒业协会会长季家宏、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江苏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国锁等“酒头”参加外,还邀请到了浙江商源集团、广东粤强酒业、福建吉马集团、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江苏苏糖糖酒食品公司、江苏中糖德和经贸公司、名品世家酒业连锁公司、酒仙网、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等国内知名流通企业参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主持。据刘员介绍,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商务部在去年制订了《“十二五”期间加强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酒类流通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引导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希望通过行业协会、管理部门与酒类流通龙头企业的深入交流,深刻理解和贯彻《“十二五”期间加强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并对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发展战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会的酒类流通企业纷纷根据自身对《“十二五”期间加强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理解,进行了现场交流,并结合企业实际,对酒类流通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展开探讨。最后与会企业达成共识,将在认真研究、领会商务部《“十二五”期间加强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担当起龙头企业的行业责任,积极探索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方向: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
2011年,商务部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酒类流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加强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酒类流通行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协助商务部多次召集部分企业、行业专家和有关学者进行研讨,提供资料、素材和建议,并草拟了三份初稿,所有参与的企业、专家和学者都为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表示,商务部制定的这个规划,结合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酒类流通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对企业的要求,既具有前瞻性,又贴近实际,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酒类市场经历过前几年量价齐升的高速成长,却在今年遇到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高档公务用酒受到限制,以及近几年白酒产能急速扩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来市场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流通企业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对于企业把握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些年,得益于国家经济和酒类市场的快速增长,加上企业的积累和奋斗,酒类流通行业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过10亿元,上百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酒类流通企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经营管理的升级,商业模式的更新,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酒类流通逐渐从传统落后的行业进入到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然而,酒类流通行业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流通行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流通模式、经营手段仍较陈旧,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新观念、新技术应用不普遍,行业总体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等。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在会议上指出,与会流通企业应以商务部酒类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由“靠天吃饭”、以量求生存,变为积极创新变革、主动出击,以质量促发展。结合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担当起龙头企业的行业责任,带领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行业升级的加速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十二五”期间作为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规划中提出的很重要一点是通过创新,让酒类流通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加速流通行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现代技术建立电子溯源体系,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这一点,上海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卢荣华结合当地酒类流通管理的实践谈道,今年下半年,上海将挑选50家~100家酒类流通企业,先行建立电脑信息化管理的追溯系统,以便对酒类产品的流向进行实时监控。未来将通过2年~3年的时间,在上海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届时,对于没有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的酒类流通企业,将不再发放《酒类经营许可证》,并以此为门槛,加快上海市酒类流通行业的管理升级,维护流通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次会议上,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和酒仙网作为流通模式创新的代表,也分别带来了各自在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结合国外酒类投资市场的相关经验,对国内酒类投资行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首先,我国酒类行业应从源头上将消费用酒与投资用酒进行严格区隔;其次,酒类行业应在酒品形象的维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第三,酒类投资市场需要更多酒类流通企业的积极参与;第四,我国酒类行业需要对酒品投资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酒类投资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