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经销商的生命线,有策略、有技巧的产品管理,是经销商源源不断获取利润的充分保障。
现实中,一些经销商由于不懂或不擅于产品管理,虽然产品卖的不少,但实际利润却很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营销甚嚣尘上的新形势下,经销商的产品应该如何管理,才能摆脱只见规模不见效益的窘境呢?
产品引进
严格意义上来讲,经销商的产品管理是从产品引进开始的。
选择经销什么样的产品,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你所代理的产品一定是产品质量优而又是自己需要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跟自己目前代理的产品互补的,这可以说是产品管理的第一步。
那种不切实际,或一味顾及面子,盲目引进产品的做法,注定会让经销商“尾大甩不掉”,增加无端损耗,浪费人、财、物,带来显性或隐性损失。
比如,某食品经销商,跟一方便食品企业的业务员关系较好,后来,这位业务员跳槽到一饮料企业负责销售,找到这位经销商,在承诺给这位经销商一些特殊政策后,碍于情面的经销商就进了一批产品,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产品在当地不好卖,并且还出现了漏液等质量问题,等最后处理完产品一盘算,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亏了很多,令这位经销商懊悔不已。
产品定位
做好产品引进之后,第二步要做的是产品群的定位。
产品群的定位分为两种:一是对外,即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比如我们通常说的:低档产品抢市场,中档产品求销量,高档产品树形象。
其实,无论是不同厂家的产品品牌,还是一个厂家不同的产品系列,其扮演的是“搅局”,还是“炮灰”,亦或是长线产品培育市场,塑造品牌,以谋求长远利益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产品角色定位,并尽量避免产生错乱。
二是对内,即哪些品牌或产品是摊薄成本的,哪些品牌或产品是谋求利润的,高档产品不一定能获得巨额利润,低档产品也不代表没有作为,一切都要在比较之后再下决定。比如,某经销商把自己代理的产品分为有量无利、有量有利、无量高利、无量无利四种,取消无量无利产品,通过有量无利的畅销产品捆绑后两类产品,从而改善产品结构,带动整个产品群的销售,构建一个良好的产品利润平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