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白酒原产地黄金经济圈
核心导读
三月酒城,春风拂面。佳酿飘香,百业兴旺。
今年9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预计正式投产。3月24日,以台北市酒类商业同业公会为主的台湾酒类业界人士,台湾皇冠集团为主的台湾工商界人士,将在此与泸州酒相约。
2006年1月24日,以泸州本地和川南地区糯红高粱为主要原料,辅以大米、玉米,在泸州地区自然生态圈里,按泸州酒传统工艺生产的酒,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6年5月29日,总规划用地7500亩,5年内初具规模,8年内完成建设的四川省工业强省重点项目、泸州市“十一五”计划重点项目———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期规划用地4200亩,投资35亿元工程破土动工。吸纳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纽的多种关联产业入驻,实现白酒资源共享,为品牌运营商提供完整供应链服务等功能。打造中国第一个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和中国白酒原产地黄金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迈出坚实步伐。
50台商慕名来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招商大幕开启
3月24日,‘2007四川泸州海峡两岸酒文化交流暨项目推介会正式拉开大幕。50多位台北市酒类同业公会酒类业界、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台湾皇冠集团等台湾工商界人士,将领略泸州市博物馆、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的韵味,参观安宁科技工业园区。同时,他们将与泸州同行就海峡两岸酒文化、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战略构想进行广泛交流。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就台商加盟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酒在台湾的销售举行签约仪式,让泸州酒跨过海峡,香飘宝岛。
其实,‘2007四川泸州海峡两岸酒文化交流暨项目推介会是‘ 2006天府美酒醉宝岛活动的延续。早在去年11月,泸州市市长朱以庄带领10户酒类企业进入台湾,就已为四川白酒与台商交流埋下良好伏笔。
去年11月24日,赴台10户企业的展览在世贸中心展馆正式开幕。为期3天半的展览期间,参展企业平均接待台湾民众200至300人次。企业用于免费品尝的样品酒,成为台湾民众的最爱之物,所有品尝了样品酒的台湾民众,无不咂口称赞,对大陆白酒的品质、包装给予很高评价。
令人欣喜的是,首次赴台就有收获。四川酒类企业与4家台湾经销商达成共谋未来发展的合作意向。参展企业中唯一生产纯高粱白酒的龙马潭区糖酒公司携带的“青狮”牌高粱酒,一亮相就被台湾一家腌腊制品公司锁定,意欲大批购买其散装高粱酒用于腌腊制品的制作。
据了解,台湾酒类消费总量相当于大陆的20%,其中中式传统白酒市场一年约消费75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大陆以外最大的白酒消费市场。通过这次与台湾民众和酒类经营商面对面接触,酒类参展企业感受到了台湾市场对天府美酒的热情,更加坚定开拓台湾市场的信心。
酒旗红处一江明
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城市
对台商而言,泸州酒并不陌生。
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不少关于泸酒的记载与传说。在泸州市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只陶制角杯,经考证系2000年前秦汉之际,专供宴饮宾客之用。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两巫师高举酒樽,昂首相对,证明泸州当时不仅有酒,而且已懂得“酒以成礼”。唐代诗人郑谷在《旅次遂州将之泸郡》诗里写道:“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所谓“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主体香成分的酒。宋人编成的文献通考记载,公元1077年以前,宋朝每年征收商税税额在十万贯以上的郡、州,全国仅有26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泸州每年征收的酒税在1万贯左右,占地方商税收入的十分之一。酒税的征收数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泸州酒业的兴盛。
在泸州酒史上,宋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泸州人已掌握了烧酒制法。当时的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等方面,都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就是今天泸州老窖大曲的前身。
宋代大酒的出现,为泸州酒业的进程揭开了新的篇章。然而泸州酒文化的宋代遗存,却在长期的蒙古定蜀战争中遭到破坏。直到明朝的建立,酒城泸州又开始了新的发展,这个新发展结果之一就是使当代的泸州人拥有了现存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具有430多年悠久历史的泸州老窖窖池。
泸州老窖陈列馆里,珍藏着一只乳白色筒形粗瓷包装酒罐,上写“三百年老窖”,背有“豫记温永盛酒厂”的款记。据温氏11代传人温筱泉先生回忆:同治8年(公元1869年),温家九世祖温宣豫从泸州舒聚源酒坊购得十口陈年老窖池,酿制三百年老窖大曲。这一包装证明了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已有三百年老窖大曲的名称出现。而据此称今天的泸州老窖大曲已有430多年历史,应是合理之说。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来泸州一天,就留下了“城下人家水上城,衔杯却爱泸州好”的绝唱。城内旧有牌坊,署有:川南第一州。其繁富可见一斑。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泸州老窖大曲酒荣获金奖,从此饮誉世界。1916年,朱德随蔡锷起兵讨袁,驻防泸州,戎马之余,与温筱泉等人结成振华诗社,留下了“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的爱国诗句。在这里朱德就把泸州命名为“酒城”了。
今天的泸州老窖以其“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风格,驰名中外,成为我们珍贵的民族遗产,被誉为酒中泰斗。在1952年全国首届评酒会上,泸州老窖大曲酒与茅台、汾酒、西凤酒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酒,以后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都蝉联国家名酒称号,被定为全国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1996年11月,泸州老窖池群被国务院
命名为全国酒类行业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永载史册的国宝窖池,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窖”。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方的宾客来到泸州,都会沉醉在泸州老窖的芳香之中,身不由己地闻酒之香,观酒之色,带着好奇和渴望倾听酒的故事,享受久远文化蕴味。泸州因老窖闻名于世,老窖以美酒传于后人。
泸州市已成为国家名酒“金三角”的重要一角。被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描述定位为:“在地球同纬度上,只有沿长江两岸的泸州,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的蒸馏酒”。同时,泸州具有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四川出海第一港,也为建设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千秋伟业千秋景
让泸州酒造福四川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去年5月29日,泸州市黄舣镇。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盛大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泸州酒业,未来中国酒业发展,在产业集群化、资源规模化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在此续写辉煌。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孕育成型,是中国酒业的一大创举、一次尝试,它不仅对泸州酒业将产生重大影响,也会为中国白酒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对全国五个白酒著名产区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对比分析中,泸州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前茅:销售价格排名第一,白酒品质和声誉倍受市场肯定,众多品牌在全国和省级白酒行业质量检测中受到表彰……
泸州具备发展白酒产业集中区的条件,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应运而生。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依托泸州地区得天独厚的酿酒资源优势以及泸州老窖集团的管理、技术,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以泸州酒现有著名品牌对白酒OEM企业、包装材料企业、物流企业、营销策划机构等形成聚合力,通过市场运作和产权多元化组合,吸引增量资产,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白酒OEM园区,形成以白酒加工为枢纽、连接上下游配套产业的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多赢共赢的中国白酒原产地黄金经济圈。
泸州市政府最终决定把泸州酒发展定位在抱拳出击形成合力,依靠泸州酿制技术优势,借助发达的酒文化,形成白酒产业集群,落脚点是泸州酒集群化,让泸州酒业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续写新的辉煌,并把白酒产业集群命名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
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项目建设,把它确定为泸州酒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进入区内的新办企业,除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外,在建设期内还可享受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的扶持。引入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园区融资平台,政府各部门特事特办,提供一流优质服务,对区内企业税费实行一个窗口征管,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区内订单、合同实行规范监管。同时,泸州市政府还倡导鼓励泸州酒类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区内生产的原、辅材料。
最近,泸州市委书记袁本朴率队到正在建设中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调研。听完泸州老窖集团总经理张良对园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后,袁本朴要求集中区在引进企业时要注意筛选鉴别,不能鱼龙混杂、损害泸州老窖品牌公信力;要求园区负责人在规划上要有超前目光;一定要达到5年终极目标———100亿元!
随后,泸州市市长朱以庄在深入发展区建设工地现场调研时强调,发展区是泸州的大手笔工程,是我们利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酒业财富,通过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倾力打造的市级工业集中区。一定要加快进度,争取尽快形成生产力,使之成为泸州酒业发展的增长点,用21世纪的技术,把发展区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酒业集中发展区。
2月9日,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在泸州调研时,对酒业集中发展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泸州酒的品牌“都是知名品牌,很了不起”。
据悉,目前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已累计完成投资8.0404亿元,仅今年前两月就完成投资9505万元。引进投资项目总计28个,其中上千万元以上项目达14个。待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按计划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25万吨的白酒年综合生产能力,产值将达到100个亿。一个多赢共赢的中国白酒原产地黄金经济圈已在泸州初具雏形。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