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派的新人,往往看不起中医,认为太土,故弄玄虚且还有些神神叨叨,没有西医可以有那么多的量化指标和直观显示。但是,这中医偏方治疑难病,特别是筋骨酸痛类的毛病,效果却是尤其显著。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其实是隔行不隔理的,生病时对中医和西医有个选择倾向的问题,在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时,也有个营销方式选择的问题。究竟是选择先进的西方营销体系,还是采用本土的营销手段。这营销圈里也有洋派的人,人虽是中国人,但在营销学方面学的是西方典著,进的是外资企业,且不说是崇洋媚外,但的确是有不少外企的业务人员看不起乡镇企业的老板和业务人员,觉得他们受的教育少,认为他们营销手段和管理手段过于落后,简直是群农民在做市场,不成体系,也没系统,要么是些土得掉渣的办法,要么热衷于一些小伎俩,整个一农民营销。
医学有西医和中医之分,各有所长,土的不一定没效,洋的不一定有效。营销学也是,产生于西方的现代营销不见得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本土的农民式营销也不见得没有效。中国市场的包容性极强,毕竟是国家太大了,人口太多了,且经济发展也不均衡,导致各地市场的差异太显著了,一些统一化的东西,标准化的东西,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市场,反而不适用。
再者,这做营销,归根结底是人对人在做生意,由于文化土壤的差异,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位在中西方各有不同。例如现代营销学是出自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其根基是西方欧美国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玩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各项体制和法规较为完善。且落实执行工作也较为到位,大家也都能遵纪守法,加之生活水准高,价值观接近,社会环境稳定,在企业里,员工的基础素质和能力能得到保证。并且,由于法律法规的全面性和严肃性,企业在宣传方式和内容方面,不敢有过大过虚的行为,企业大多能遵守相关的法规法则,在这种环境下,适合做长远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市场部署和策略。但是,我们当前的国内情况和这些产生现代营销学的国家当前情况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当前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许多法规有待于完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还时常可见。并且,在许多领域,还尚无标准,谁先做,谁就是标准,甚至在有些领域,谁的胆子够大,谁就有能力做标准,政府相关部门在法规制定及执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且当前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和思想碰撞严重,各阶层的价值观差距显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位复杂,人生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定位在对他人的征服上。这种环境和氛围下,一味地引用西方的现代营销体系很难说有所成效,也不适合长远性规划和整体性策略,更多的,应保持足够的灵活与应变。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这当前的外资在华企业要比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快得多,也健康得多。其实,这只是浮出水面的东西而已,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数以万计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真正成功生存下来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大多数都是灰溜溜的回老家去了。即便是成功生存下来的这些外资企业,也是做了大量的针对性的本土化改造工作,才得以生存的。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的都是农民式营销。尤其是乡镇企业和私营经销商,反而很适合,日子也过得很好。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个农民社会,文化也是农民文化,用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事是很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我们大家向上溯三代,基本上都是农民,而这文化的影响是几代的。笔者之所以这样说,并没有一点看不起的农民的意思,笔者的父辈也是农民,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也很正常。
在农民式的营销中,企业家们喜欢采取承包的方式,这样能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短期潜能,并不断地追求投入和产生之间的最短线,追求短期利益。这也难怪,现在市场环境复杂,放长线可能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收获,还不如做短线来得实在。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虽是不上台面,可是能给员工一定的发挥自由度,过于严密的系统很容易扼杀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笔者认为,这农民式营销也没什么不好,所谓营销,最终目的都是把钱赚回来,这中间过程,自然是什么适用就用什么,何必非得要局限于某种形式。营销方式没有对错之分,是否先进性也不重要,关键是是否实在,是否适用。再说了,这营销方式也不存在长久有效性,当时有效就行了。
做长远规划,做系统,做整体当然没错,可是,当你的客户们普遍都在做短线,缺乏系统,也没整体概念的时候,你的沟通和对接效率很难提升,成本也将极其巨大。再者,西方式的营销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前提下的,只有尊重人,后面的那些东西才行得通。而当前,不但是文人相轻,而是已经发展到人人相轻,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往往都看不起对方,对对手的尊重更是无从谈起,即便是引入再先进的西方营销系统也是白搭,还不如整点简朴又实用的农民式营销。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