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楚天金报报接消费者投诉,对白云边、关公坊等年份酒问题连续进行了报道。连日来,不断有酒企和专家联系本报称,年份酒乱象已不是哪一家酒企的个别行为,有酒企负责人甚至“断言”,“全国有六成的酒企涉及年份酒”。省酒协一负责人介绍,年份酒就如酒的星级一样,代表的仅是酒的一定等级。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则称,年份酒问题太复杂。
首先,标注太乱。有的酒企如“白云边”,主打产品就是年份酒。有的酒企是没有什么理由的跟风,突如其来标注一个年份等。其次,监管漏洞。记者采访得知,很多酒厂眼见没有部门监管,于是想标多少年就是多少年。而这种标法,因没有检测标准和规范正处于失控状态。第三,蒙在鼓里的消费者助推了年份酒的“畅销”。有白酒行业“南陶”之称的专家陶家驰先生告诉记者,消费者对于年份酒是不知情的,很多消费者是按照“酒是陈的香”这一惯性思维,认为年份越高的酒就越好。
省酒业协会一位负责人称,到底标注多少年,“那要靠酒企的诚信来做保证”。据“白云边”提供的一份关于年份酒的解释文稿中称,其“年份酒是以自然储存的年限为依据,以自然陈酿相应年限的基酒勾调而成,在口感和品质上达到了相应年限的标准和要求”。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消费者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但愿年份标注越长、酒的品质越高,不要“虚报年龄”来抬高酒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