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原任贵州省能源局局长的丁雄军“空降”茅台,接棒高卫东,担任茅台集团新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这是2020年3月迄今、因李保芳到龄卸任的一年半中,贵州省委、省政府给茅台精心挑选的第二个“领导人”。
9月24日,茅台将召开年内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将公开审议包括“关于选举董事、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在内的七项议案。而此次股东大会最重要的一项议程就是用“法律程序”,推选和确认丁雄军成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的董事长。
1、茅台的“丁雄军时段”开启
依规完成履职手续后,茅台在历经了“抗疫”的核检、“三找”的“再出发准备”后,茅台迎来了“丁雄军时段”。
虽然当前茅台的综合治理环境与2020年3月高卫东到任时“茅台一片大好的前景、可快可慢的从容发展”之势已无法相比,但其之于1974年生人,素养超群,已完全具备领导一方、能力全面的“壮虎”、“猛虎”丁雄军而言,仍是“机会远多于挑战”。但同时应该承认,“失神”了一年多、再次累积了多个棘手问题之后,当前的茅台留给丁雄军的“犹豫时间”和“缓冲”选项并不多。好的发展都是持续精进与累积的结果,反之亦是。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深刻洞察茅台当前的现实,与之前似乎均不同,丁雄军出任于茅台的“激流时刻、转折之机”,因而,茅台“丁雄军时段”的价值和重要性被空前强调和关注。
被组织选中,尽管令组织高度信任和放心,甚至是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自觉承担茅台千钧发展重任,但丁能否借鉴前任不足、学习先进榜样,切实沉下来,沉到茅台和酒业发展的“世俗”中,敢于作为、有效作为、突出作为,还需要从其履职后的实践来验证。
对丁雄军执掌之后的茅台,当前之所以称之为“茅台的‘丁雄军时段’”,而非“丁雄军时代”,既体现着必要的“审慎”与“严谨”,同时也包含着对丁的期望——期望丁雄军能带领茅台决策班子和全体茅台人,在“酱酒汹涌,茅台引领”下、在“育新机”的新变局中,开创茅台发展的新局面,全力开辟和塑造茅台的“丁雄军时代”。
结合履历,根据丁雄军到任茅台半个月之中的所为与动作,“年富力强、沉稳老练、注重调研,高度重视生产与产品品质”是业界对他的基本印象。此前并不相识、在与主动看望的丁雄军交谈后的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这样谈及对丁的印象,“并不是通常的技术型官员,有些方面比李保芳还细;(带领茅台踏上新征程)应该可以”。
另据知情人透露,丁雄军到任茅台的这段时间,由于李保芳在京,所以两人还未谋面,但丁已打电话给李,“待回贵州后,拜访、看望和请教”。仍关注着茅台发展、本就与丁相识、对丁评价甚高的李保芳也愉快地接受了丁的“预约”。
应该可以判定:丁雄军当然是优秀和出众的;担任“后千亿”阶段下茅台的掌门人是适合的。业界应该对其要有完全、充分的信心,要相信“心系地方发展、深知茅台价值”的谌贻琴为首的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眼光”和选择。
茅台已经“失神”和沉闷了一年之久,现在既然茅台的“丁雄军时段”已经开启,那么包括实体市场和资本市场,就都希望丁雄军治下的茅台再次出现“利好”,演绎精彩。
2、丁雄军的关键选择
即便如茅台,也没有太多的老本儿可吃,过去一年错失的机遇,已无法追回。不仅在发展选择上,也包括在发展情势上,当前茅台都已经到了迫切“再出发”的时候了;茅台需要“再出发”。而由“政”转“企”、担纲茅台领头人的丁雄军本身就是“再出发”。最后就是“丁雄军领着茅台再出发”!
画面生动,但确实是拐点时刻,没有选择。丁雄军要快速改变“过去一年多来依靠惯性漂流”的状态,茅台不能再踟躇和徘徊。进取,进取,猛进取;奋发,奋发,猛奋发。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重新回到2018、2019年间,奔千亿后期“问题导向”的路径中。要敢于对自我再亮剑,再出招;对舆论和公众,再直面和再透明;绝对不能再模糊不清和含糊其辞。不仅要明确宣告和宣示“茅台再出发”,还要有系统的“再出发”的规划和坚实的“再出发”的行动。
“茅台再出发”的第一要务是“后千亿茅台往哪里去”,新目标如何?这是“核心”,也是“新官”丁雄军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命题。
在当前背景下,茅台“十四五”发展成为绕不开的课题。“成为贵州省内首家世界500强企业,集团营收规模在‘十四五’末达到2000亿元”,这是目前广为流传的“茅台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对此,有如下几点:
第一,这个“发展目标”是不是就是“茅台再出发”的方向和中期目标?除此外,“茅台再出发”还有没有更高、更宏大的长期目标和“远方”,比如2035年远景规划?这个主要体现了“政府”色彩的方向和中期目标是否符合茅台的实际?还需不需要再深入讨论和充分论证?
第二,就营收规划和增长而言,五年再增1000亿元,也就是,在2019年茅台集团提前一年完成千亿营收目标、2020年进入“千亿后”,之后进入“后千亿”发展,到2025年总体达到2000亿元规模。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多少有点激进的目标,实现压力并不小。
熟悉茅台的都知道,如果从1999年茅台组建自身销售队伍算起,到营收规模达到千亿,足足用了20年的时间。从营收规模500亿,到千亿,也用了近10年的时间。茅台集团当前的营收规模已经站上了1000亿元关口,此时的茅台就像一头“大象”和一个“巨人”。大象和巨人起舞本就艰难,而且还要舞得有相当高度,岂不愈难乎?现在五年再增1000亿,不容易。这个目标规划是不是着急了些?更重要的,短期内为实现这样一个“中期目标”是否会损伤茅台的基础和长远发展,甚至埋下隐患?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