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宴请客人准备了拉菲和钓鱼台,结果客人只喝钓鱼台,拉菲竟然最后只能带回去。”
“几乎所有(福建)知名酒商都不再关心葡萄酒项目,几乎所有我已知的客户都在缩减葡萄酒的SKU和库存数量,几乎所有已知客户都在积极布局酱酒。”
“葡萄酒在福建,十年内不会再有机会。”
……
近日,酒业家在对福建酒类市场调研时发现,原本以葡萄酒、洋酒为宴席市场主流消费的福建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葡萄酒、洋酒在宴席市场的开瓶率直线下滑,而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白酒品类(特别是酱酒)快速增长,大有成为主流之势,对原本占据宴席C位的葡萄酒形成冲击和替代。在GDP4.4万亿、全国排名第七的福建市场正上演一出“白进红退”的酒桌争夺战,而福建酒商也正在成为这场争夺战的主要推手。
曾经葡萄酒、洋酒消费氛围最好的福建为何风向转变?这是福建酒类消费的一时冲动还是大势所趋?
01、白进红退:开评率葡萄酒降,白酒升
福建是葡萄酒、烈性洋酒最早进入中国的区域之一。时至今日,福建与广东、江浙沪等地一起构成了全国葡萄酒、洋酒消费最大的区域。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福建的白酒销量受到了限制,与国内众多省份相比福建的白酒市场始终是不景气的。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葡萄酒成为福建区域宴席桌上的绝对主流,在其它地方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白酒反而一度被边缘化。
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酒业家从福建多个区域的酒类经销商、从业者调研的情况显示,曾几何时在福建宴席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葡萄酒现在逐渐式微,而且这样的情形正在整个福建蔓延。
福建伟达奢侈名酒执行董事薛德志向酒业家表示,“白进红退”的现象和趋势是存在的。以水井坊在福建宴席市场的表现为例,他说:“以前水井坊在宴席上的饮用量是0.4瓶/桌,如今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0.6瓶/桌。而如果当晚宴席上的是茅台,那么白酒饮用量立马飙升到1瓶/桌。”
业务覆盖厦门、漳州等地的酒商吴总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酒走上宴席餐桌,福建消费者也越来越倾向在宴席上喝白酒。
厦门丰德酒业负责人武永磊表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葡萄酒在福建的宴席市场上的开瓶率比以前低很多,曾经被边缘化的白酒如今已是必上的酒种,并且开瓶率越来越高。“我们的葡萄酒产品以前在宴席上一桌开2-3瓶是正常现象,如今一桌平均仅有一瓶左右。”武永磊如是说。
武永磊进一步补充说,如今在福建的宴席市场上,剑南春、洋河、水井坊等白酒品牌占有率比较高,在下沉市场中一些名酒的开发产品以及中低价位的酱酒表现也不错。
福建凯洛酒庄负责人林忠透露,福建的宴席上一般一桌会标配一瓶葡萄酒、一瓶白酒,如今更多的消费者在宴席上会更倾向于喝白酒,这是与以往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他说:“从去年开始,在商务宴请以及喜宴上,大家更多的会选择饮用酱酒,因为在大家的认知里认为酱酒更贵,跟风的人还是挺多的。”
谈及跟风,林忠进一步解释道:以前葡萄酒的信息不透明,大家认为葡萄酒贵,所以更多的喝葡萄酒,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180度转变,更多的人认为酱酒以及大品牌白酒更贵,所以转头喝白酒。
福建消费层面的风向转变直接影响了葡萄酒在福建的市场表现,林忠坦言,公司的葡萄酒业务虽然去年同比增长,但是今年以来有下滑。同时,林忠还表示,福建葡萄酒市场整体下滑比较严重,这两年来应该下滑了30%左右,在洋酒方面,白兰地的下滑也是比较明显的,整体下滑40%左右。
“在福建中高层级的宴席上,如果不上酱酒,就显得没有诚意。”上海博锐酒业总经理王为向酒业家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有一次宴请客人,桌上准备了拉菲和钓鱼台,结果客人只喝钓鱼台,拉菲竟然最后只能带回去。”王为无奈的表示:“几乎所有(福建)知名酒商都不再关心葡萄酒项目,几乎所有我已知的客户都在缩减葡萄酒的SKU和库存数量,几乎所有已知客户都在积极布局酱酒。要知道福建曾经是全国葡萄酒氛围最好的市场之一,结果现在葡萄酒一跌就跌到没底了。”
身在泉州的某白酒品牌福建大区经理黄清山表示,泉州作为福建经济的领头羊,以前宴席、请客等必须有洋酒、葡萄酒,现在这风气没了,回归到白酒上来了。
02、福建为何失守?
“白进红退”的同时,原本的葡萄酒商“染白”的趋势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酒业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多位以葡萄酒起家的福建大商在“染酱”或者“染白”之后,其白酒业务的增速和体量都快速超过了葡萄酒业务。
丰德酒业的葡萄酒业务在福建的销量占总量的30%左右,白酒业务福建的销量则占比高达70%。武永磊透露,从业务板块来看,白酒板块的发展速度很快,远高于葡萄酒板块。
薛德志向酒业家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某酱酒品牌福建省总代,在厂家高目标的压力下很多业务员无法完成销售任务,但是其中一个业务员超额完成任务,了解发现,这个业务员此前是专门服务葡萄酒客户的。
薛德志分析认为,在“酱酒热”和“红染酱”的趋势下,很多葡萄酒分销商渴望“染酱”,而且资金相对宽裕,如果有好的酱酒产品找上门来,那么比较容易接受酱酒的压货。 他说:“当前葡萄酒行情低迷,这些经销商将酱酒视为新的增长点,而且这些经销商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库存,吃进几十万的酱酒产品并不是难事。”
除了酒商层面的推动,福建市场 “白进红退”现象的背后还有消费者“投票”的身影。
在宴席场景,一桌人的总体酒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白酒的饮用量提升必然会影响葡萄酒的应用量和开瓶率。
此外,从理性和性价比的角度观察,一般宴席上,两瓶白酒完全够喝,但是两瓶葡萄酒可能都不够一个人喝,特别是在福建这种葡萄酒消费氛围浓厚的区域。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宴席的主人大部分会选择白酒。
此外,薛德志分析认为,目前在宴席市场的葡萄酒的处境有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是,此前大量劣质、山寨的葡萄酒利用信息差以虚高的价格大量进入宴席市场,长此以往,短视逐利的行为终究导致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不信任。而这样的不信任无差别的蔓延到整个葡萄酒品类,导致一些可靠的葡萄酒品牌和产品也受到伤害。又得益于白酒的集中度提升,消费者对名酒、大品牌有了深刻的认知,所以目前宴席上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饮用自己认为靠谱的白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