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酒文化网_中国酒文化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第二届“永利臻典——中国葡萄酒
·飞天茅台价格变化不大,“新商务
·洋河梦之蓝IP跨界抖音传播圆满收
·2025年开年,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
·碧春×京东联合首发新品,定义国
推荐文章
·赋能老酒价值 五粮液“家有老酒
·寻味非遗年②:红火年,从红花郎
·金不换白酒集团携手电影《蛟龙行
·营收约1738亿,四大关键词复盘茅
·启福“蛇年”新春,舍得酒业携手
最热文章
·改制不彻底束缚豫酒发展 宋河酒
·锁炳勋退休,女将宁中伟执掌金种
·37个批次白酒遭食品“黑名单”“
·泸州老窖系列酒价格表(仅供参考
·飞天茅台迎宾酒和遵义1935酒不对
·网爆白酒是由敌敌畏+酒精+自来水
·习酒也走起了小清新路线,推出了
·茅台白金中华蜜酒上市
·黄晓明投资的CAGO酒吧入驻成都
·茅台黑色包装酒纷纷上市
旗帜广告位
民间葡萄酒大赛乱花渐欲迷人眼
2021-03-17 11:3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市场上的民间葡萄酒大赛多得像阿凡提的胡子,但到底有多少,只有阿凡提的毛驴知道。

具体的数字是毛驴的困扰,而要不要参加才是阿凡提的难题。

中国葡萄酒从业者和民间葡萄酒大赛的战争,就像阿凡提和巴依老爷。只是现实中的选择就像中年危机来了,似乎怎么选都是错。因为不同的大赛有不同的弊端,在这个领域里,有人花钱买奖、有人名落孙山、有人得奖翻身……

总之,如雨后春笋的民间大赛已经开始了跑马圈地的“好日子”,毕竟在过去的庚子年水多,水多则鱼多,鱼多谁都想摸。

 

民间葡萄酒大赛和过江之鲫

 

从2012年开始调整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今年似乎有了点转机。黄尾袋鼠带着它十几元的葡萄酒正在慢腾腾地往回挪;起错了名字的奔富,在奔向富裕的大道上却离富裕越来越远了,在百分之两百多的倾销税“加持”之下,澳大利亚葡萄酒正在渐渐退出中国市场。

WSET停课了,再也没有讲师穿着西装带着消费者一起背世界地图了。海外疫情仍然严重,国外的专家也暂时消失在了中国市场中。

但热闹的氛围不能这样停滞不前,毕竟过去的一年雨水大,雨水大的时候,鱼多。

当然,想要获奖的企业非常多,他们需要一个奖项证明自己的产品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品质过硬,硬得就像泰山的石敢当。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被业内看作是中国葡萄酒的春天。也正是过去的几年间,不少民间葡萄酒大赛开始兴起,每个名字看起来都像是“进口”的,仔细一看其实是国产的,再仔细一看,连出口转内销都算不上。这些大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名字看起来像一个数学公式——大赛名称=英文字母+数字(当英文字母>3,数字=0)。

这些看起来十分国际化的大赛曾引领了一轮风潮,同时,也有经销商反映,在超市的堆头里,放上一张获奖证书,或者在瓶身上贴上一个印有奖章的贴纸,在一段时间内都成了销量的保障。正是这份保障催生了这个产业。

民间大赛之所以盛行,各中也少不了葡萄酒行业信息差的存在以及仪式化教育过度的原因。中国葡萄酒市场教育之复杂、难度之大和默写世界地图并画出来几乎没有差别。法国、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几乎你能想象到的进口葡萄酒都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产区,有些甚至会精确到小地块。关于如何喝葡萄酒,也有不同的讲究,不同的酒要对应着不同的酒杯。买不齐酒杯、看不懂酒标的“普通人”,似乎配不上一杯如此普通的葡萄酒。

在葡萄酒刚刚发展的那些年,仪式化营造了高端感,让葡萄酒在一众大众化酒种间突然火了起来,十几年过去,这种仪式感也让葡萄酒丢失了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毕竟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这么普通却又这么自信。

尽管葡萄酒市场教育搞得如同“文艺复兴”一样,但是小众消费者确实撑不起大众的消费量。当沥青、黑醋栗的味道成为中国消费者们喝不懂的盲区的时候,西方过来的葡萄酒市场教育着实不够成功。

在西方葡萄酒市场教育的领域里,对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而言,品鉴就像让一只猴子当缉毒犬一样。

为了让看不懂酒标又不太懂品鉴的消费者购买自家的产品,民间奖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给自己贴个奖项,暗戳戳地表达,自己的品质优于隔壁没有奖的那些……

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奖项和销量挂钩。当民间大奖赛的现状听起来很像一本网络爽文的时候,到底该不该迷信这些比赛呢?

 

从一根筋到两头堵,摸鱼也有技术壁垒

 

这些年下来,参加葡萄酒大赛的报名费越来越贵了,比赛也越来越多了。在消费者目之所及的葡萄酒产品中,奖项可以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在选酒这件事上,只能说每个字和字母都认识,连在一起不明白什么意思的时候,哪个消费者不想唱上一句“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这就是民间大赛的浑水……

从最早期的仅仅只是评奖,到如今的配套服务,民间葡萄酒大赛终于打开了套餐选项,就像吉野家套餐里的沙拉加钱可以换成茶碗蒸。从单一服务到点选式服务,从收报名费到收展位费,想要出企业的钱总共分几步?答,三步:第一步报名,第二步得奖,第三步参展。

细细观望近年来的民间葡萄酒大赛,公平公正者有之,浑水摸鱼者也有之。根据正态分布定律来看,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喜忧参半”,好坏也只能凭借好的和坏的所占比重来进行考量。

尽管如此,但多年来的发展还是为民间葡萄酒大赛创造出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关于商业,可以说是这一领域兴起的基础。毕竟著名歌手罗大佑也说,你想要安身立命,首先要商业,其次才能专业,然后才是艺术。

最早的大赛只做产品品评,对获奖产品颁发奖项。近期还兴起了冠名、产销对接、全国巡展等多业态赋能产品的形式。例如,寻找酒柜、酒杯作为大赛冠名,让赞助商直接对接酒厂,又或者为获奖产品举办全国巡展,以及以大赛的名义实现获奖酒的销售等。

最考验消费者的却是,遍地都是奖项,最终选择哪个获奖产品的问题。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没办法从一堆好像获得了“国际葡萄酒大赛奖项”的产品选择一个,对消费者而言,这和《创造营》的海选没有差别。长相相似的小哥哥们,只看样子怎么知道谁的才艺更加分呢?

越来越多的产品获得奖项的时候就说明,这奖项和没有一样了。

 

越来越高的赞助费动了谁的奶酪

 

不收费的葡萄酒大赛越来越少了……

过去报名费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好消息是现在的报名费有所下降,坏消息是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作为一家想要活下去的商业性质的民间葡萄酒大赛,“有钱”太重要了。有钱才能租办公室、办高大上的颁奖礼以及养活员工……生死存亡的这一刻,满满的都是求生欲。

有酒庄相关负责人爆料,某民间葡萄酒大赛相关人员表示,如需获得相应奖项,可洽谈更多赞助事宜。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酒业开年高调“抢人” 酱酒一马当先预示竞争新局即将到来?
下一篇:留给酱香企业的时间窗口期不多了
不受“捐赠门”影响 茅台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不受“捐赠门”影响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资本“饮酒”新周期开启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三香争锋 浓香酒“天王山之战”在于品质表达
三香争锋 浓香酒“
战火再起 进入“深水区”的生肖酒还有搞头吗?
战火再起 进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