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葡萄酒国家,说到旧世界,大家往往会想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世界则会想到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而对阿塞拜疆,即使是资深葡萄酒爱好者也对之了解甚少。
其实,阿塞拜疆种植葡萄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前,属于葡萄种植和酿酒产业的古老国家。近年来,以出口为主的阿塞拜疆葡萄酒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一些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也开始慢慢关注起这个位于高加索地区的神秘的葡萄酒国度。
9月10日-18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阿塞拜疆葡萄酒(中国)推广中心牵头组织的阿塞拜疆葡萄酒考察调研团一行深入阿塞拜疆7大产区,行程2000多公里,走访了14家有代表性的葡萄酒厂和葡萄酒酒庄,品尝了上百款半成品葡萄酒、成品葡萄酒、白兰地、石榴酒、伏特加。
作为唯一的行业媒体,《华夏酒报》记者应邀全程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今天,请您跟随《华夏酒报》记者一起探秘阿塞拜疆葡萄酒产业。
考察期间,本报记者将中英文双语版《华夏酒报》赠送给阿塞拜疆出口与投资促进基金会主席和阿塞拜疆各葡萄酒庄主,他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在开拓中国市场中,借力《华夏酒报》这一宣传平台,让中国消费者更多了解阿塞拜疆葡萄酒文化。
总统领衔,誓将重拾昔日辉煌
葡萄酒的起源地,不是法国,也不是意大利,它起源于高加索山脉,位于高加索山脚下的阿塞拜疆是世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的葡萄酒产业就已经很繁荣了。这是有据可查的历史。
9月12日,在阿塞拜疆舍尔万产区ASPI葡萄酒有限公司的酒文化博物馆,《华夏酒报》记者有幸看到了相关的历史记载。
阿塞拜疆葡萄酒产业协会副主席Timur Mamedov先生对《华夏酒报》记者介绍说,前苏联斯大林时代,阿塞拜疆葡萄酒产业实现高度工业化、产量最大化的模式运作,阿塞拜疆葡萄酒产量占前苏联总产量的近1/3,阿塞拜疆每年向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出口2000多万升葡萄酒,达到历史鼎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由于实行禁酒政策,阿塞拜疆不得不大规模铲除葡萄园,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38.5万公顷的葡萄园被毁掉,许多葡萄酒厂被迫转产,有的甚至倒闭,大量葡萄酒人才流失国外,阿塞拜疆葡萄酒产业受到重创,从此在国际市场上销声匿迹了很久。
Goy Gol酒厂1880年建成的地下大酒窖
位于阿塞拜疆西部产区的Goy Gol酒厂始建于1860年,是阿塞拜疆最古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9月14日,在该酒厂,记者看到,1880年建成的地下大酒窖,长800米,深15米,总面积6000平米,分成13个小酒窖,据介绍,这里历史上最多储存过67万桶葡萄酒,从这里我们可以一窥当年阿塞拜疆葡萄酒鼎盛时期的风采。
1982年建厂的Chaniant酒庄,通往地下大酒窖的长廊里陈列着诸多80年代的老酒,无言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9月16日,考察团一行来到位于阿塞拜疆东北产区Hamya山谷的Caspian Coast酒厂,据该厂酿酒师介绍,在前苏联鼎盛时代该酒厂曾拥有2万公顷葡萄园,目前却仅剩140公顷。
阿塞拜疆出口与投资促进基金会主席Yusif Abdullayev先生
阿塞拜疆出口与投资促进基金会主席Yusif Abdullayev先生在与阿塞拜疆葡萄酒考察团成员座谈时表示,近几年,阿塞拜疆政府重视非石油行业的发展,重振葡萄酒行业呼声渐高。2013年,阿塞拜疆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之后,阿塞拜疆葡萄酒行业更是迎来崭新的一篇,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重新恢复其在全球葡萄酒市场的声誉。
据了解,2018年,阿塞拜疆现任总统奥格雷·阿利耶夫签署了《阿塞拜疆共和国2018-2025年期间葡萄酒酿造业国家发展计划》,旨在发展本国葡萄酒制造业,提高盈利能力和出口潜力。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到2026年阿葡萄酒量出口将增加5倍。2017年阿塞拜疆葡萄酒产量为1000万升,出口375万升(价格1200美元/吨)。主要出口俄罗斯338万升,出口中国27万升。按照计划到2025年底葡萄酒出口量将达1875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