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鉴别品评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行者(1)
·跨界并购 ST椰岛“卖壳猜想”还
·建酒庄重要,选择品种好的葡萄更
·随附单电子化升级 “信息化工程
·生态?有机?……酒业升级的标配
推荐文章
·做奔跑的前浪,迎接新繁荣的到来
·产区要形成全民学习葡萄酒的氛围
·端午佳节,葡萄酒让这个端午与”
·在家开葡萄酒,你一定苦恼过这7
·16位院士齐聚赤水河谷,最强大脑
最热文章
· 宿迁 酒都的归宿与变迁
·真假酒的鉴别
·罗马尼康帝还会立于潮头多久
·部分名烟名酒店盈利真相
· 杯具,让白酒文化“慢”下来
· 酒业O2O凶猛来袭
· CCTV为强势品牌背书
·解密剑南春“借壳上市”传闻
·“拼酒式社交”何时休?
· 2015让消费者重新认识水井坊
旗帜广告位
能让汪曾祺放弃一顿美食的,只有它了
2019-04-06 11:07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来源:醉美杏花村文|醉美团队

大部分人认识汪曾祺,都是从课本开始。

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曾祺写到: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很多年来,这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成了很多人检验一颗咸鸭蛋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汪曾祺也成了高邮咸鸭蛋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汪曾祺

但如果老头还在世的话,你只说高邮咸鸭蛋,他听了多半要暗自发笑,心里嘀咕:“好像我就只写过咸鸭蛋似的!”指不定还要接着道来,“我还写过夏天烤昆虫、冬天烧土豆,羊尾巴油炒的麻豆腐、五香红曲牛肉……”

在他的笔下,牛肉是这样的:

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堆在那里。买多少,先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

——汪曾祺《异秉》

羊肉是这样的:

带皮白煮,冻实,切片,加青蒜、辣椒糊,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胡萝卜丝。酱油、醋,买回来自己加。

——汪曾祺《异秉》

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画“中国马铃薯图谱”的时候,心里是想着吃的:

伞状花序,有一点像复瓣水仙,颜色是白的,有的偏蓝……

——汪曾祺《人间滋味》

总之,大概在汪曾祺的眼里,万物皆可食,如果不能吃,那可能是打开的方式不对。

在江阴读书时,汪曾祺听说过河豚的美名,总想一尝,奈何未能如愿。多年后还写诗说:“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

为了一顿河豚,能念念不忘60年,这就是汪曾祺。为此,很多人称他为“美食作家”,但私以为“美食作家”太过正经,远没有“吃货”二字更接地气,更贴切的了。

                             

 “我还可以喝酒!”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汪曾祺放弃一顿美食,那可能只有酒了。

女儿汪明称他是“泡在酒里的老头儿”,对酒来者不拒,白酒、黄酒、啤酒、洋酒都行。施松卿这方面管他管得挺严,以至于他馋得连料酒都偷喝。

著名作家王国平介绍,汪曾祺的酒事,真是一箩筐,可以说是“蔚为壮观”,甚至可以说“防不胜防”。

作家金实秋干脆把这些酒事广为搜罗,集纳成书,书名很直接也很彪悍,即《泡在酒里的老头儿:汪曾祺酒事广记》。

南京大学教授丁帆写道:“汪曾祺的酒皆与出世入世无关,酒是他的温柔之乡,汪曾祺是注定要活在酒乡里的,他是无酒不成书的作家。”

爱酒成痴,以至于他塑造人物,都对好酒之人多有关照。

他写有一篇《故乡人·钓鱼的医生》,这个医生钓鱼很有仪式感: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炭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汪曾祺《故乡人·钓鱼的医生》

                         

 最爱是汾酒                           

汪曾祺晚年之时,青年作家宋志强(笔名乌人)和他多有交往。他在《酒仙汪曾祺》一文中,记录了多桩汪曾祺的酒桌逸事:

1988年4月,汪先生到大同为《北京文学》函授班的学员面授,和我同住一室。那时,市场上买不到汾酒,我便只好给汪先生准备了三瓶汾酒厂出的北方烧。

我想,汪先生在大同只待三天,三瓶北方烧足够了。谁知,两天不到,三瓶北方烧竟一滴也没剩下。

——宋志强《酒仙汪曾祺》

对自己珍爱的汾酒,汪曾祺也偶尔也会让他作品中可爱的人物“尝一尝”。

小说《安乐居》中,汪曾祺写了一帮每天到一个名叫“安乐居”的小酒馆喝酒的北京老爷们。其中一个裱字画的老头佟秀轩总是穿礼服呢花旗底的单鞋,每天早上遛完鸟后,就带着家制的酒菜:炖吊子、烩鸭血、拌肚丝儿来安乐居喝酒。

老头佟秀轩在白鼠大爷请客吃饭的时候,就会“提着一瓶汾酒”。

另一短篇小说《虎二题之老虎吃错人》中,汪曾祺写了一个误吃了穷苦老奶奶独养儿的老虎和一个因酒醉误接火签拘票的“捉虎英雄”二百五。小说最后,老奶奶在老虎的奉养之下寿终正寝,留下大笔钱财,“二百五不知道怎么处置,除了给自己买一瓶汾酒,喝了,其余的就原数封存在老奶奶的屋里”。

心性纯净至此,与干净纯正的汾酒,如出一辙也!                           

                                   

 生活,是很好玩的                                    

对于汪曾祺的评价,“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名气更大,听起来也更高大上,但总觉得不太符合曾老的气质。

倒是史航的说法更为贴切:“汪曾祺是个老福尔摩斯,是个针对美的侦探。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被他记录下来,作了呈堂证供。他写文章,只思甜,不忆苦。”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鹦鹉史航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如何喝酒不醉、快速解酒?有人总结了这些偏方……
下一篇:世间千万种,只爱一座被“过早”叫醒的城市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行者(1)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
生态?有机?……酒业升级的标配应该是什么?
生态?有机?……酒
是非“茅台”
是非“茅台”
迷失高炉家
迷失高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