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转眼间,我们相约九八。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对酿酒行业来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对《华夏酒报》来说,也是成长与壮大的一年。1998年初,为适应不断发展的酒业新形势,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华夏酒报》由原来的周二报扩大为周三报,每周一、三、五出版,以此能更多、更及时地为酒业传递政策信息、搭建生产与消费平台,为酿酒业健康有序发展引路护航。
朔州毒酒案倒逼酒类立法
1998年1月26日,从山西传来的一则消息震惊中国酒业:山西朔州不法分子制售毒酒,造成27人中毒死亡。朔州毒酒案发生后,作为负责任的酒业媒体,《华夏酒报》立即组织3名特派记者连夜奔赴事发地采访,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追踪性报道。
2月11日,《华夏酒报》刊登《山西重拳肃毒流——朔州毒酒案追踪报道》;2月13日,《华夏酒报》头版以罕见的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深度报道《毒酒似魔,党恩如山——朔州毒酒案追踪报道》,给全国读者带来了事件发生地的一线声音,3位特派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受假酒毒害最严重的山西省朔州市。“晚7点,在阴冷的寒风中,记者驱车经过一条条行人稀少的街道,前往朔州市朔州城区人民医院。进入医院,走廊上、病房里,还残留着几天前人来人往抢救中毒患者的痕迹……”《华夏酒报》特派记者的视线,记录了在抢救毒酒案中毒者过程中涌现出的救死扶伤的事迹,记录了当地公安、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出动所有能够出动的人员,在朔州大地撒开一张查禁散酒的“大网”,也记录了已治愈或正在治疗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给予及时救助的感谢之声。
结束山西太原、朔州等地的采访后,《华夏酒报》再次派出2名记者赶往北京,就朔州毒酒案一事采访了国家政府管理部门有关人士。自1998年2月27日起,《华夏酒报》推出了《山西朔州毒酒案的思考》系列报道,刊发特派记者撰写的关于山西朔州毒酒案的思考性文章。文章中,时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寿清表示,朔州毒酒案暴露出管理环节的不利和监督机制的不足,以及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时任国内贸易部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汪绍铨表示,“加强酒类立法、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有效控制酒类市场的混乱局面。”另外,中国轻工总会、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有关人士也就朔州毒酒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在山西朔州毒酒案发生后,整个酿酒行业掀起了一场自我整顿风。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酒厂党委书记邹开良呼吁,要切实加强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名优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时任宜宾五粮液酒厂副厂长徐国强认为,不打假,名酒难发展;成都全兴酒厂厂长杨肇基表示,打假的关键是要提高全民意识。此外,辽宁、陕西白酒企业纷纷向社会承诺,将严把生产质量关,酿出人民放心酒。
类似的有关打假和整顿事件在这一年里比比皆是。在1998年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酒类管理法规,地方只有河北等极少数地区有地方酒类管理条例、办法。鉴于此,《华夏酒报》在相关报道中多次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加快酒类立法进程,规范酒类流通市场,还消费者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酒环境。
据《华夏酒报》1998年7月17日的报道,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办公室批准国家轻工业局申报的《酒类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第一册:白酒),并予以公示。根据细则要求,所有白酒生产企业,只有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允许生产销售白酒产品。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不得擅自进行生产、销售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易,经销单位不销售无证产品,违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到1998年年底,拥有地方酒类管理法规的的地区跃升至10个省市区。
展示改革开放20年酒业成就
尽管遭受了朔州毒酒案的打击,中国酿酒行业在1998年依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酿酒行业表现出了一种积极乐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1998年1月1日,《华夏酒报》刊发的《资产重组的大胆尝试,兰陵借壳上市获成功》报道中提到,在上海股市交易所挂牌的山东省上市公司环宇股份接连发布公告,兰陵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获得原山东省临沂市国资局持有的环宇股份51.9%的股权,标志着国内首家资产彻底置换并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获得成功。
进入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型白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白酒市场独领风骚,并撼动着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白酒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法。
1998年1月14日,《华夏酒报》刊发的《首届新型白酒发展研讨会召开》一文中指出,由中国食协白酒分会与黑龙江省酿酒协会、黑龙江省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首届新型白酒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沈怡方、高月明、赖高淮等白酒专家提议:白酒企业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加强新型白酒的宣传,正确引导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加速新型白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大力促进新型白酒的健康发展。
1998年3月23日,《华夏酒报》刊发的《大富豪啤酒公司推行三维状态目标管理》报道中提到,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在总结完善多年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最近全面推行三维动态目标管理,企业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工作天天清,目标步步高”的管理新格局。不仅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主动、制衡的关系,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还使企业一切活动处于准确有序的控制状态,充分发挥出全部资源的潜在效能。
据1998年7月29日《华夏酒报》报道,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山东烟台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继上年跻身全国葡萄酒4强企业行列,1998年又开始实施CIS工程、ISO9002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三大工程,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三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威龙公司已经走出了起步阶段,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成长期,向一流葡萄酒品牌冲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