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在都江堰水系的灌溉下,水田有稻、旱地多黍,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是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为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
发达的农业基础,自然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围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金池汤城,沃野千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的“天府之国”了。
南宋时期,成都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穿城九里”的成都街市,物阜民安、百业兴旺。唐人卢求游历了后说:“成都人物之盛、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高,连号称天下首富的扬州也不足其半”。
虽是文人极尽夸赞之言,固然不足为信,但唐宋成都的富庶,也绝非一般。难怪李白一到成都,惊叹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一画图”。茁壮的物质之树,必然会开出绚丽的文明之花。发达的经济,促进了文化大发展。
成都酒业一直和农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杜甫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雍陶说:“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陆游说:“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累落堆长安”;张籍说:“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