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新电商新营销,食品行业迎来了新时代。三只松鼠、百草味、盐津铺子、绝味鸭脖等新秀崛起,食品行业格局正在聚变。
那么,“新时代、新营销、新格局”中国品牌食品行业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新时代、新营销、新格局——2018中国品牌食品高峰论坛”期间,大咖为食品行业的“不惑”解惑。
高质量创新健康发展成关键
中国老百姓在过去40年时间里,从吃饱肚子到减肥的巨大改变,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变迁,同样,整个食品行业的大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国务院参事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深度解析了中国在“吃”方面的三大阶段,并对于中国高质量发展下,食品行业应如何发展做出了解答。
中国发展进入到新时代,主要矛盾发展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面对主要矛盾变化还是要回归到吃,回归到食品,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在吃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阶段被称作吃饱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吃的数量问题,就是能让大家吃多少,能不能让老百姓吃饱,我们国家的粮票是1993年才正式取消。
第二阶段叫作吃好。吃好阶段是餐桌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全摆上来了,过去没见过的没听过的都吃上了。
第三阶段则发展成为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的人比比皆是。中国糖尿病现在是3000万,候补是的4000万,过去哪有这样的情况。此种状况出现,主要取决于代谢问题,而代谢能力则主要取决于遗传,代谢能力的进化速度没有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两个速度不匹配。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跟吃的变化是一致的,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饱问题也不是吃好问题,而是健康问题,或者说中国经济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增长效益问题。
对于中国高质量发展下,食品行业应如何发展,姚景源则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创新。以前,高速度发展更多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但是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创新。
第二,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食品方面。而在食品方面,我们农业要看到压力。中国现在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8%略高一点,而在这仅占有8%的耕地面积中,我们每年使用的农药占世界农药使用量的20%,我们使用的化肥占世界化肥使用量的40%。
除了农药与化肥使用之外,还有抗生素。现在我们中国每年用抗生素的数量占了全世界一半。人感冒发烧就吃抗生素,还有一半抗生素被使用在养殖业,这使得人们食用的养殖猪牛羊鸡鸭等中也有残留的抗生素,危害人类健康。
所以,食品安全是一件大事,中国将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就是绿色食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也不是吃好,而是要吃出健康。
第三,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以民生改善和老百姓获得感为根本标志的发展,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是在更加开放格局下的发展,是以民生改善和老百姓获得感为根本标志的发展。
如何应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通过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剖析,深入解读了这场“贸易大战”对食品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食品行业该如何做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2017年,中国食品总收入达12.1万亿;2013年9.2万亿元,几年间年均增长率7.1%。
大环境下,中国食品品牌如何创新发展,中美贸易对我国食品行业到底有哪些影响?
首先是对国内相关产品供求的影响。短时间内,加征关税对我国食用油及与大豆相关的食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涉及我国的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等;另外,本次对美国猪肉增加关税,会有影响,但从比例来看较小;关税加征,会增加鲜果等商品的进口成本,对饮料果汁类行业有些影响,但仍需具体分析;还有出口关税增加与汇率变化的对冲;对国际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的间接影响,以及对与食品相关产业的影响。
综合而言,中美贸易对食品出口的影响,需具体分析我国食品对美贸易的数量和结构。
那么,怎么促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的产业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是现在和未来企业要做的。用做好扩大内需的确定性来对付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国际问题我们不一定完全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国内的事情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做好的。
食品行业具有朝阳产业、刚性消费的特征,产业关联度高,与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外向度较高。人们越是条件好的时候越注重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健康、环保、绿色的食品领域,未来,食品消费将会更加重视品牌食品的健康理念。
面对消费升级和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产需的分析;进一步细分食品消费市场,精准对接产需。国务院联合发了一个文促进体制机制的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其中提出细分市场、精准对接,我们现在越来越细了,个性化了,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谁?提升品质、品牌、品种、绿色健康发展是关键;强化标准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国食品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差距太大,这是短板。
“国际贸易争端,对于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构成反向影响力,也给国内食品工业带来转型动力,在进口关税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势必会扩大一些进口农产品、食品的采购范围,之前被国内食品产业所忽略的领域,将成为新的机遇,促使食品产业走上一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唯有求新求变,才能屹立不败。”任兴洲说。
食品安全大过天
食品品牌是什么?追溯什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秘书长高海伟就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给出了解答。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