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酒圈悄然刮起了一股老年份酒之风。今天喝60年代的Barolo,明天喝70年代的Tokaj,下礼拜喝80年代的德国甜酒,就连长辈过生日了,都得送上一瓶同年生日酒。还有很多葡萄酒爱好者的产区游清单上都有这么一条——去有年头儿的小酒铺里淘换老年份酒。
许是为了收藏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酒,亦或是单纯爱着那份千淘万漉而出的光阴的味道,很多人都对老酒爱得深沉,但对于有些老年份酒,笔者真的要说一句,老酒有风险,入手需谨慎。是真是假,是酒是醋,总能从光阴里探得一二的。
老年份Barolo
滥竽充数,良莠不齐
人红的确是非多,市面上10瓶老年份酒里怎么着也得有六七瓶Barolo,被仿冒的命运逃是逃不掉的。20世纪初的Barolo已是声名鹊起,嗅到金钱味道的奸商们开始以仿制品牟利,1934年Barolo与Barbaresco产区成立了保护联盟,打击仿冒品。
然而,新世纪的考验远没有这么简单,Barolo一路趟过19世纪末病虫害和仿冒品的浑水,还未从20世纪的战火里站起身,酒质低劣、人口流失、贫困、缺水等问题就已接踵而至,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成为了Barolo,也是整个意大利葡萄酒行业最黑暗的时期。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