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几年前葡萄酒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后,洋葡萄酒开始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近几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更是成为世界各国葡萄酒商淘金的“热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国葡萄酒进口增速明显放缓,有关人士分析,葡萄 酒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增速放缓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3月,中国共进口644万箱葡萄酒,较去年同期的560万箱增长15%。但这一增长速度并算不上“迅猛”。 2011年,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
桃乐丝中国公司总经理Alberto Fernandez认为,一季度包括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因此其销售形势难以判断。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提前两周,由于一些产品专为应对春节入市,因此一季度销量可能受节日推动的因素较大。
Fernandez认为,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降温。“我们感到今年可能会比较平静,只能保持适度的增长。”他说,“过去两年,我们的销量都达到了40%的增长,但今年很难保持这一增幅。原因在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更加谨慎。”
北京葡萄酒销售商The Wine Republic负责人Campbell Thompson也注意到了市场的下滑。“过去几年市场增长过快,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新军’争相将产品运到中国销售,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因此这一增长并不是可持续性的。”
上述受访者的观点均表明,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可能进入一个调整期。
法国葡萄酒仍是主导
今年一季度最大的亮点在于,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单箱均价由上一季度的35.40欧元升至39.40欧元,增幅超过10%,进口总额增长超过28%。其中,对西班牙进口额增长54%,智利增长47.6%,阿根廷增长41.6%,法国增长40.5%,美国增长30.4% ,葡萄牙增长28.3%。
就进口量而言,增长最快的是西班牙葡萄酒,增幅达46.9%;其次是法国,增幅26.6%;阿根廷,增幅24.4% ;智利,增幅22.7%;其它国家的增幅均未超过10%。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量下滑5%,在中国的整体份额下滑11.6%。照此下去,澳大利亚可能会失去长期占据的“老二”地位。目前,西班牙占9.2%,智利占8.5%,意大利占7.7%。 就金额而言,澳大利亚位居第二,占12%; 其次是智利,占6.0%;意大利,占5.2%;西班牙,占5.1%,美国,占4.4%。
无论从数量和金额来讲,法国均稳居头把交椅,数量占比由去年的44.4%升至48.8%。而就金额而言,法国葡萄酒占比更是高达59.5%。换句话说,法国仍领先于中国的瓶装进口葡萄酒市场,且速度还在不断上升。
澳大利亚对中国葡萄酒出口单箱均价为41.20欧元,新西兰为59.70为欧元,法国为48.10欧元。在主要的生产国中,西班牙对中国出口的单箱均价最低,仅22.10欧元。此外,十大进口来源国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中国出口的单箱均价增幅超过了2.50欧元。
在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不断趋于多样化,纷纷尝试其它产区葡萄酒的情况下,法国葡萄酒仍然稳居头把交椅,这着实令人吃惊。但在香港的佳酿拍卖会上,人们对波尔多名庄酒的热情明显下降,逐渐转向勃艮第佳酿。上海等有着较长葡萄酒消费历史的大城市,有望推动这一情况继续发生转变。
Fernandez认为,目前不仅应将眼光放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类城市,而且要关注二三类城市。“这些城市会出现很多新的消费者,他们并不急于尝试波尔多以外的葡萄酒。”他说,“法国葡萄酒的整体市场份额仍在上升,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将会持续。”
Thompson也认为,在北京等大城市,人们在不断地转向消费其它国家的葡萄酒,但在其它的60个~100个城市,人们仍然处于葡萄酒消费的初级阶段,最钟情的还是法国酒。
Jullien预计,法国酒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内地的许多城市处于葡萄酒消费的不同发展阶段,未来两年,其中的一些将快速上升,推动法国葡萄酒延续强劲升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