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20年前一场会战,给泸州老窖带来
·药食同源的中宁枸杞,“中国红”
·中国白酒香飘丝路 泸州老窖助力2
·珍酒·珍十五为爱发声:号召理性
·泸州老窖强化诗酒文化大会IP,继
推荐文章
·十余国诗人齐聚酒城泸州,共襄第
·大爱扶贫 携手同行 泸州老窖捐赠
·出发!今天,26家中国白酒企业走
·和谐生态 共赢未来 ——第二届中
·打造特色产区,看白山传奇演绎人
最热文章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首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 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联想控股全面披露酒业布局 “丰
·重庆:餐馆出售自制酒最高罚5万
旗帜广告位
河西走廊,在苍茫戈壁上崛起的葡萄产区
2018-10-19 20:35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比起农耕历史悠久的土地,隐藏了前世今生太多的秘密,过往的历史让河西走廊葡萄美酒成为了不朽传奇。而祁连山纯净无污染、每年如期而至的雪水,昼夜较大的温差,这一切让甘肃的葡萄酒产业有了独特的自然禀赋。在北纬38度这一葡萄种植“黄金纬度”上,一座座有机葡萄庄园犹如一串闪亮的明珠,将河西走廊过去的辉煌与未来的憧憬串联在一起。

2010年,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3.3万吨,销售额8亿元;截至2017年,种植面积已达31.01万亩,挂果面积21万亩,销售额达9.72亿元,创利税1.15亿元。可以说,甘肃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产业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2018年9月18日,在葡萄酒之乡武威举行了“第二届凉州文化论坛暨中国·河西走廊第八届有机葡萄美酒节”,站在发展的节点之上,邀请了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的嘉宾齐聚在一起,品酒赏文,共同商讨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大计,寻找在新格局下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之路。

      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伟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 贾宁

戈壁之上,葡萄美酒回味千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印象中,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杨、行走于沙丘之上的驼队商旅、高张于苍茫碧海上的点点云帆,成为河西走廊留给人们的遥远记忆。而武威作为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带之始、中国葡萄酒之乡,地处西北要冲,葡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让人回味无穷。

河西走廊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颁布《凉州葡萄诏》,盛赞凉州葡萄“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凉州葡萄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到了汉朝,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以后,从大宛带回的葡萄种子便开始在河西种植,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便从这里开始慢慢萌芽,并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成就了关于丝绸之路和葡萄美酒的不朽传说。

本次“第二届凉州文化论坛暨中国·河西走廊第八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就是一次美酒与文化的充分交融。在本次活动中邀请了卜宪群、毛佩琦等历史文化大家;还邀请了李华、房玉林、王华、黄卫东等国内葡萄酒专家;同时也邀请了罗伯特·盖德斯等国外葡萄酒专家。以历史文化为纽带,串联起河西走廊古今葡萄酒发展的脉络。

通过参观了解到,近年来,借助“中国葡萄酒城”这一金字招牌,武威市从种植、酿造到营销,全力打造葡萄酒产业链,大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来武威投资兴业。

在积极培育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原有葡萄酒酿造企业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山东威龙葡萄酒有限公司、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上海久石红葡萄种植有限公司、甘肃北冰红葡萄种植有限公司、甘肃夏博岚葡萄种植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落户武威。莫高酒城、威龙酒堡等一批集科研开发、葡萄酒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葡萄酒庄园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武威市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葡萄基地建设,打造规模效应。武威市已建成莫高黄羊河、凉州区威龙清源基地、久石红清源基地、皇台新地滩、民勤苏武乡橙槽、苏武葡萄庄园、夏博岚国外葡萄良种基地、石羊河大滩园林场等一批有规模、高标准的优质酿造葡萄基地。目前,武威市特色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155.58万亩,其中酿造葡萄基地面积达26万亩,酿造葡萄栽培面积占全国13%、全省84%。武威市现已投产葡萄酒企业7家,产能达到10.1万吨。

千年已过,今非昔比,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葡萄酒人回归历史、挖掘文化内涵,将人文背景与葡萄酒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旅游资源充分相结合,顺着千年之前的丝绸之路,全面打开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文化发展的新蓝图。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续写新篇章

天赐神韵,赋予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最佳光、热、水、土的自然秉赋;往事千年,葡萄美酒的传奇佳话依旧在河西走廊上回荡。河西走廊的独特自然条件,孕育了这一地区葡萄酒产业的萌发和发展。

河西走廊地区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比地处同维度的法国波尔多多出1000多个小时;有效积温达到1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在15度以上,这使葡萄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00多毫米,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河西走廊的土壤多为灰钙土、荒漠土、灰棕土和棕漠土,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大,极利于葡萄藤根系的生长。如果说光照、温度、降水、土质还不足以说明河西走廊产区的优势的话,那么,祁连山清澈洁净的冰川融水所浇灌着的葡萄园则独一无二。

1999年10月,参加全国第五届葡萄科学讨论大会的33名高级专家一致认为:以武威地区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是全国生产葡萄酒的最佳区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酿造绿色有机葡萄酒的地方。2010年9月,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智利和新西兰等7个国家的11位从事葡萄酒育种、栽培、酿造加工的专家,在对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的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后,也一致认为:甘肃河西走廊是生产葡萄酒的理想产区之一,是生产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区之一。所以有人这样形容:“在中国,如果是一枚理性的葡萄,由它来选择自己生长的地方,那么毫无疑问,首选是甘肃的武威乃至河西走廊。”

从2010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到2014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出台,再到2015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葡萄酒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在政策上全力支持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天猫双11前,阿里和1919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构线上线下买酒场景
下一篇:美酒飘香千年古城,丝路绽放紫色梦想
20年前一场会战,给泸州老窖带来多大影响?
20年前一场会战,给
药食同源的中宁枸杞,“中国红”走向世界红
药食同源的中宁枸杞
中国白酒香飘丝路 泸州老窖助力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
中国白酒香飘丝路
十余国诗人齐聚酒城泸州,共襄第二届泸州老窖文化艺术
十余国诗人齐聚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