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曾经被热炒的天价酒大幅跌价,市场开始有人鼓吹现在“抄底”正当时。期待“抄底”获利的投资者下手前需三思。
俗称“小拉菲”的拉菲副牌几乎是国内炒作最火热的酒种。上海红酒交易中心行情系统显示,16日2009年份“小拉菲”的外高桥保税价已从3960元高位降至2480元。然而,就是同样一种高档葡萄酒,国内同城零售差价竟达3000元,定价上几乎上演“一店一价”的怪象。上海江阴路的某直销店里,2008年份、2009年份“小拉菲”报价均在5000元以下。不过,南京西路附近的一家酒类零售商则表示,2008年份“小拉菲”标出的8000元已接近底价。
同一城市,同一种酒,同一年份,价格竟差3000元,究竟谁在助推定价环节暴利?
葡萄酒进口渠道混乱、炒家追逐中间利润、缺乏消费保障机制,均是“一店一价”乱象的推手。前瞻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吴朝瑜认为,国外葡萄酒投资有着健全的体系,能够提供销售、品鉴参考、拍卖、财务审计保障等一系列服务。而国内葡萄酒交易链还没有形成,现货流通渠道存在着结构重合、无序竞争的风险,导致价格不对等、信息不透明。
高档酒价一跌,市场就有人急于鼓吹是“抄底”好时机。但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价格混乱,也没有明确的变现渠道,投机风险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