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正式实施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了明确限定,而按照目前的准入条件,湖南超八成的葡萄酒生产企业都不符合标准。准入条件的发布,无疑将给湖南葡萄酒行业设置一个进入的高门槛。
近几年葡萄酒行业作为新生力量遍地开花,其中中小型葡萄酒企业正以一种几乎疯狂的速度增长。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全国首例《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提出: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生产葡萄酒产品的新建企业,其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1000千升,或将不少窥视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拒之门外。
进入葡萄酒生产行业将遇高门槛
记者从湖南省商务厅酒管办了解到,目前湖南的葡萄酒生产行业,主要采取自产自销的模式。“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生产葡萄酒的新建企业(项目),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1000千升,这条规定可能会对湖南葡萄酒行业影响最大。”某工作人员分析。
“1000千升,意味着1000吨的产能,这要求硬性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靖州县湘百仕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生产杨梅酒和葡萄酒)责任人陈万能给记者算了笔账。“葡萄酒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包括原料种植、加工、储藏、包装等一系列投入,1000吨的产能意味着上千亩的葡萄种植,超过10亩以上的产房建设、大型的陈酿储备中心,以及各种设备。以葡萄生产必须使用的大罐为例,一个100吨的大罐造价在40万以上,单这一项,投资就超过400万。3000万还只是硬性投入,如果加算企业系统运营的资金,投入在5000万到8000万之间。”
根据湖南工商局信息中心的数据,湖南涉及葡萄酒加工、灌装的企业信息共50条,而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的仅三条。按照经济学逻辑,一般注册资金的投资杠杆放大效应是5到10倍。这意味着,只有注册资金超过200万的企业才有符合标准的较大可能性。记者统计发现,湖南的5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200万的只有8家,而注册资金在50万以下的达27家。也就是说,如果以目前的准入条件,湖南超过八成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并不够格。准入条件的发布,无疑将给湖南葡萄酒生产行业设置一个进入的高门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