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白酒“双公开”政策自今年2月份8家酒企签订,时至今日一直未见他们有任何行动,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对于双公开迟迟未能实施,他们是“故意爽约”还是“另有隐情”呢?
今年年初,8家白酒骨干企业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剑南春、水井坊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双公开”:即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
然而,在是个几个月之后,“双公开”的进展却是异常的缓慢,这也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不少媒体表示,白酒企业纷纷“爽约”,其所公开的信息也存在信息不全、数据模糊等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对于“双公开”的讨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有人认为既然酒企承诺了“双公开”,就应当践行。也有人认为,双公开的相关信息或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酒企有所保留,半遮面的做法值得理解。
起因:8大酒企承诺“双公开”
2月2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首批包括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剑南春、水井坊在内的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双公开”:即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
4月23日,距离8家白酒企业承诺的“双公开”期限(即4月21日)已经过去了几天,从白酒企业官方网站来看,并非所有白酒企业都按时将“双公开”的信息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公众披露。
声音:“双公开”意义重大
“双公开”是打假创新的象征,是行业团结的象征,是企业自律的象征,是酒业成熟的象征,是产业形象改善的象征,是打假维权机制完善的象征。
声音:“双公开”执行难度大
“两公开”是新生事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两公开”的信息能否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是决定“两公开”成败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等关键信息的公开是弊大于利。信息的透明化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如供应量的公开必然对白酒企业一贯推崇的“控量保价”策略产生干扰作用,对白酒企业旗下明星产品价格的未来发展轨迹有所影响。从首批8加酒企官网公布信息来看,茅台、五粮液详细公布了销售网点、供应量等,但也有部分企业并未将供应量等数据披露出来。这或许是害怕竞争对手知道他们的信息,损失企业利益有一定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