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近年来葡萄酒行业发展迅速,我国作为葡萄酒的新兴国家,葡萄酒消费逐年增长,加快了葡萄酒国内外投资。投资葡萄酒成为投资市场热门行业。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竞争激烈。如何打破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重要地位发展国产酒成为企业以及投资者的重要战略目标。现如今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占据优势地位,大量消费者推崇进口酒正统、正宗地位,忽视了正在勃起发展的国产酒的优势。
“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一年消费19亿瓶”、“市场增速40%”、“人均年消费量仅为世界水平的6%”……看上去这是个不错的生意,但想在葡萄酒产业掘金,尚需突破“三重门”。
一重门“血统”:
用“拿来主义”走捷径
葡萄酒的世界讲究血统。“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称得上王族标签,价格也要与其身份匹配。而在欧洲价格每瓶几十元的酒,能在中国市场上卖到上千元。“出身”和品牌所带来的附加值,相当可观。
酿酒的建酒庄,卖酒的开专卖店,经营葡萄酒的各路人马都卯足了劲儿打造自家品牌。不过,葡萄酒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行当,品质仰仗积累和传承。采取“拿来主义”,购买国外酒庄,虽是高门槛的便捷之路,收益却未必会尽如人意。名人如赵薇、姚明等,相继踏上购置国外酒庄的征途,有的人赚了,有的人栽了。
有的企业去海外买,有的企业在国内建,海外顶级酒商在忙什么?他们不是在中国就是在来中国的路上!大家都在围着酒庄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酒庄的打造,融合了产业链上游的控制以及原材料的争夺。
2011年,进口瓶装酒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2%上升到17%。这一年,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葡萄酒行业“跨国收购年”,中国买家在法国波尔多地区购买的酒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2011年2月,中粮集团率先打响跨国收购战,出资千万欧元购入雷沃堡酒庄;之后仅仅一个月,中国珠宝商沈东军就以个人身份收购了法国波尔多百年老字号乐朗酒庄;同年年底,赵薇、丁磊、姚明等名人收购国外酒庄的消息不断传出。根据波尔多工商会掌握的数字,从2008年第一桩买卖至今,已有大约15个法国酒庄被中国资本并购。另有消息称,美国纳帕谷12大酒庄已被中国投资客抢购1/4。
中资对于海外酒庄热情非凡,进口酒商则前来中国圈地,布局本土化产区。2012年3月,由法国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业投资的拉菲酒庄在山东蓬莱奠基。山东蓬莱成为继阿根廷、智利之后,全球第三家、亚洲第一家拉菲酒生产基地。无独有偶,酩悦轩尼诗公司也将酒庄建在了云南德钦,目标为打造品质上乘的顶级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挤占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国产葡萄酒遭遇了巨大的冲击。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的盈利能力过去几年持续下降,毛利率已经从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而且还会继续下降。为了打造品牌,龙头企业自建酒庄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张裕已经完成了全球十大酒庄的布局,中粮也相继推出了长城桑干酒庄和君顶酒庄。
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两个以上的“百亿”企业,明确提出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链,并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可以预见,行业将出现大规模的洗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国内龙头企业对于高端市场和原材料的争夺,愈演愈烈,是否“系出名门”,或许会成为未来鉴别葡萄酒品质的一个“潜规则”。
二重门“餐桌”:
品牌化攻坚战
包有Hermes、LV,衣有Dior、Chanel,法兰西文化,堪称玩转贵族范儿、奢侈范儿的沃土。千年的古堡、百年的酿造史、复杂而严格的酿造工艺,这些形容词足够衬托出法国浪漫文化的底气和骄傲。如今,葡萄酒的“世界大战”中,波尔多“五大名庄”的地位仍不可撼动。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葡萄酒中,法国葡萄酒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9%,且相对于2010年,增长达到了74%;澳大利亚居第二,之后是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法国葡萄酒以其在总体销量和品牌力领域的双重优势,稳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头把交椅。
其实,法国酒在中国市场上并非天生的王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