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酒类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啤酒、红酒、洋酒等酒类的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白酒的市场份额不断地受到挤压。市场蛋糕越来越小,白酒行业内部却仍然面临着缺乏有序竞争、应变能力低下的困境。如何拯救白酒市场,稳固白酒在市场的地位成为中国酒商的重中之重。中国白酒行业也应多方面布局,抢占市场先机,重塑白酒辉煌的成绩。
经济下行,自主收缩迹象明显,人力、原材料等制造成本上涨,国务院第621号令对三公消费作出规定……显然,今天的白酒业面临1997年后的新挑战。日前,记者在四川、湖北采访时发现,中国白酒业正积极从三个方面应对挑战,以期赢得可持续发展。
合纵连横,重划白酒新格局
在成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全国白酒企业为3.7万家,其中产量超过两万吨的企业只有33家,利税超过亿元的只有20家,占行业的61.8%的利税份额;前10位企业的利润总额达74%,全国亏损面大,超过全行业50%。2003年全国白酒总产量330多万吨。十年磨一剑,白酒业整合升级,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酿酒协会白酒分会给出的统计数字是,白酒企业锐减到1.8万户,白酒产量却达到了1025多万吨,实现利润571.59亿元,上交税金445.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中的前50位企业的各项数据占行业比重是:产量占70%,销售收入占80%,税金占90%、利润占99%。实践证明,优胜劣汰法则也适于白酒业。
据介绍,有“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称号的四川邛崃,鼎盛时期有千余家酒厂,2002年全面下滑,优而散、精而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邛酒曾一度跌入低谷。2009年,邛崃市为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建设“中国名酒工业园”,提高了该市白酒产业集中度和白酒附加值。
品牌再造,锻造白酒核心竞争力
“八大新名酒将会为白酒的未来发展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日前,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提出在“十二五”末打造500亿元产业集群的构想,蔡宏柱的底气来自哪里?熟知稻花香的人都知道,稻花香品牌和文化支撑了蔡宏柱的理想。
2003年,稻花香跌入了谷底,蔡宏柱开始了品牌再造,通过精心打磨和淬炼,2011年稻花香成功入选“新八大名酒”,并被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实力得到彰显。今年6月底,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稻花香集团以168.85亿元进入榜单百强,品牌价值增长了50.27亿元。品牌再造提高了稻花香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白酒“英雄”品牌都在提升品牌竞争力,茅台申请“国酒商标”引行业地震,五粮液精心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洋河品牌“酿造”了蓝色奇迹,关公坊用“创新文化”为品牌插上了“情义”的标签……
蔡宏柱认为,白酒营销是品牌的战争。拥有市场极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强势的品牌。品牌再造的意义就是铸造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营销力。
事实上,通过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增。白酒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白酒收入增长29%,利润增长55%,利润增速为年内最高值。对此,白酒强势品牌功不可没:五粮液、茅台、洋河股份上半年业绩分别是:公司营收150.50亿元、132.64亿元和93.09亿元,同比增长为42.05%、35%、50.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亿元、69.96亿元和31.73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