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啤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发展至今,中国的啤酒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啤酒消费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啤酒市场在大规模扩张之后,啤酒行业处于整合阶段,啤酒巨头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消化整合被并购的企业,积极拓展企业发展。中国啤酒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挑战。
在密集并购与规模竞争之后,中国啤酒业开始进入了新寡头时代。2011年,中国啤酒巨头争夺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河南与西部地区。在那里,它们或收购兼并或新建项目。
2010年,华润雪花啤酒开始挺进河南郑州、漯河、安阳三个城市。当时,中国啤酒业可并购的对象已经越来越少,河南成了啤酒巨头最后的会战之地。在过去的两年中,河南奥克啤酒深度接洽过的啤酒巨头至少两三家。直到2011年1月,华润雪花宣布全资收购奥克啤酒,这场争夺战才尘埃落定。而在此前后,华润雪花分别全资收购河南驻马店悦泉啤酒与商丘蓝牌啤酒,一年中,其收购了3个河南地方品牌。这其实是华润雪花布局中原的收购战的开始。华润雪花总经理王群曾这样描述中国啤酒业的并购市场,“这是一个地方诸侯割据的市场”。在中国,"县县"都有自己品牌的啤酒。仅河南省一地,大大小小的啤酒品牌就有40多个”。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称,在2011年,各大啤酒巨头兼并、收购、新建、扩建、改建、搬迁,各大集团依旧马不停蹄。但相比前两年,各大啤酒集团新建工厂的步伐出现明显减速的迹象。据不完全统计,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啤酒集团全年累计投入资金约230亿元。
这是一场激烈的跑马圈地的角逐,在华润雪花收购奥克啤酒之前,燕京啤酒(000729,股吧)宣布收购月山啤酒;2011年11月初,全球啤酒巨头百威英博宣布总投资27亿元的啤酒项目落户新乡。1个月后,在并购悦泉啤酒的基础上,华润雪花在河南投建的第一个项目——驻马店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开工。随后,百威英博将出价6亿元收购河南第二大品牌——维雪啤酒。
2011年的圈地运动之后,三大传统啤酒巨头的蛋糕版图直逼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何勇说,“2012年,三巨头的市场占有率一定过半。”据悉,目前,中国啤酒业的第一梯队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其中,华润雪花啤酒2011年销量1023万千升,青岛啤酒销量715万千升;燕京啤酒销量550.6万千升(含托管企业)。而另一方面,中小啤酒企业却面临着大面积的亏损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型企业254家,亏损企业77家,亏损面31.43%,小型企业239家,亏损企业76家,亏损面31.90%。
事实上,中国啤酒行业正在不断并购整合中,原有的1000多家啤酒企业整合到了现在规模啤酒企业不超过20家。“规模化、集团化不仅是大势所趋,甚至是啤酒企业的生存根本。”何勇指出。显然,中国啤酒业的未来趋势是收购整合的过程将会加速,整合结果也许会与美国相似:两家大的啤酒公司统一供应整个美国啤酒达97%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则是一些零散的地区性的小啤酒公司共同分享不足3%的市场份额。”
巨头的扩张
在华润内部,扩张策略被形象地称为蘑菇战略。“在一个区域里面形成一个工厂,然后在这个工厂的基础上建立该区域的强势地位,也就是说占领当地的大份额,这是你的目标。那你的范围有多广呢?应该是按照200公里左右的范围确定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够保证盈利而且回报不错,并且打下品牌和市场的基础,这就是蘑菇战略。”华润雪花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华润雪花在河南的扩张就是蘑菇战略的典型代表,即在驻马店、郑州、安阳、商丘等地形成战略点,然后完成对整个河南市场的战略包围。此外,华润雪花会首先选择和占领企业最有吸引力的目标地区市场,采摘最大的“蘑菇”,然后是较有吸引力的市场。按华润雪花的解释,这种“蘑菇战略”在适当时候会全国连成一片。
没错,新一轮的啤酒巨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首先集中在利润率高的地区,即最大的果实区。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行业报告公布的数据,从产量增长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幅惊人——增长率超过10%的省市自治区有云南、西藏、山西、宁夏、新疆、湖南、黑龙江、湖北等14个,其中云南、西藏、山西三省区增长超过30%。从销售利润率来看,最高的地区是西藏,达到25.94%,资产利润率最高的是宁夏,达到18.65%,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地区是新疆,达到34.95%。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