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面对着白酒、月饼、饮料等一些列不合格产品的曝光,葡萄酒市场严厉检查也拉开了大幕。此次,共有23个批次的葡萄酒被“判”“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为酒标不合格。因对进口葡萄酒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标有ML容量的葡萄酒均被列入了脚毛进口酒的行列,却不知每个国家对于容量的标注方法有不同的规定,所有葡萄酒行业里容量有ML和CL两种标注。“无知”酿酒的冷笑话不断上演,进口酒行业知识普及加强势在必行。
国庆小长假将至,传统酒水市场上出现“新宠”——葡萄酒,进口和国产葡萄酒纷纷进入旺季,多家中国白酒企业也已开始了葡萄酒战略版图的规划。就在葡萄酒市场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之时,有媒体曝光最近又查出“不合格”的国产葡萄酒产品。
据报道,近日,南京市工商局在全市流通环节组织开展了食品质量抽检工作,检查发现葡萄酒问题较多。工商部门在市场上抽检了37批次葡萄酒,23批次被判为“不合格”,比例超过60%。其中不合格产品被指因为酒标不合格。
安徽戈斯曼酒业副总经理吕家杰称,一位浙江经销商要求退货,原因是有人认为他们的酒标上“750ML”的标注。浙江消保部门和工商部门宣传的容量标注鉴别法认为原装进口红酒酒标上容量均标CL,标有“ML”的均为进口灌装酒或假冒进口酒。
曾有大众媒体介绍鉴别真假进口葡萄酒的方法,如“十看”、“开瓶五招”等,其中“十看”是对未开瓶的葡萄酒的鉴别方法。比如看容量单位,原装进口红酒酒标上容量均标CL,标有“ML”的均为进口灌装酒或假冒进口酒。对此上海建发酒业总经理刘震称,法国葡萄酒有CL和ML之分是因为法国葡萄酒出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而每个国家对于容量的标注方法有不同的规定,所以酒瓶上才会有CL和ML两种标注方法,仅仅依据CL和ML来分辨进口葡萄酒的真假是不可靠的。这种误导大众新闻的出现不能完全责难于媒体的“无知”,但这也说明行业内的企业在知识普及和文化推广上还需花功夫!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