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塑化剂事件在媒体上传播以来,对贵州白酒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贵州白酒市场销售终端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权威数据和报道。
11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茅台镇曾是白酒塑化剂重灾区 高档白酒含量较高》的文章,从整篇文章上来看,对于贵州酱酒产业是一个正面报道。在此文中,多出提到目前贵州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放弃塑料制品,全都改用不锈钢等高品质材料了。据相关资料显示,其实早在去年中国就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就收到关于白酒塑化剂的信息,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国酒业协会也发出了相关整改措施通知,同时也引起了贵州省、仁怀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白酒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塑料材料的使用。
从中国酒业协会《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原文中看到,白酒行业中塑化剂的主要来源在于白酒包装运输过程中。
《说明》中指出,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综上所述,塑化剂事件对贵州白酒产业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贵州酒企在生产环节已经不使用塑料材料作为生产工具了;其次,贵州主要品牌的白酒均使用的陶瓷产品作为酒瓶,产生塑化剂的可能性不大;最后,有可能在贵州白酒品牌中产生塑化剂就只有在酒瓶的酒盖上了,而据了解目前,高档品牌使用的酒盖产生的塑化剂含量是微乎其微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