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的这场寒流,让白酒重新走向重视品质、重视消费者的理性道路上,而白酒行业依然会保持增长。展望2013年,白酒市场将价值回归、进入消除泡沫的过程,酱香白酒将迎来机遇与挑战,行业产量及销量将继续增长。
2012年年底,异于平常,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各家酒业、酒厂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品牌代理商,区域经理等纷纷提前回到贵州仁怀的家,三两相聚,谈论的都是年底的如何不景气,销售如何受挫。茅台酒厂门口,货车稀疏。一位驻厂负责人说,“要在往年这个时候,酒厂门口肯定车水马龙,拥堵不堪。
2012年,是多事的一年,白酒行业命运多舛,无论是茅台卷入塑化剂风波、还是郎酒董事长被调查,这些都给整个白酒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之全国的酒驾大力整顿,政府亲民反腐行动的日益加强,一些名优白酒及高端品牌接连受阻;特别是军委禁酒令一发,一直坚挺的“钢板”酿酒板块集体暴跌;2013年行业走势及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开年来,业内人事热议的话题。
2013初始,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多位酒业专家和酒企负责人,就2013年白酒市场的发展和走向进行了讨论。
2013年白酒市场将回归理性
白酒行业专家认为,2013年是白酒行业的顶峰也是白酒行业的拐点。之所以称之为顶峰,其中一个原因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酒企出品高价酒、伪高档真高价白酒的势头得到遏制,这对消费者来讲是好消息;另一个原因就是,白酒板块多年来的泡沫在经历一系列机构掉头做空事件后被挤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消费者来讲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好。展望2013年,白酒市场消费需求将仍呈多元化,定制酒将会有所增长,总品牌数将会减少。白酒将会重新走向重视品质、重视消费者的理性道路上,而白酒行业依然会保持增长。
关键词:数据,酱香时代
根据数据分析,有三个数据足以说明问题:2011年酱香型白酒产量30多万千升,约占白酒总产量的3%;销售收入450多亿元,居中国主流白酒香型第二位,占中国白酒总销售收入的15%;销售增长速度达到了32%,远远高于清香型酒的14%和浓香型酒的17%。
酱香型白酒以3%的产量占比获得15%以上的市场销量和30%以上的利润,其增长速度是其他香型的两倍,所以量少、价高、增长快是当前酱香型白酒发展的主要趋势。
特点:区独特、工艺传统、手工特色、产量稀缺,具有类金融属性。
关键词:中端、二、三线酱香型品牌
由于禁酒令以及商务用白酒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变化,高端白酒市场2013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但是中端,二、三线品牌酱香型白酒市场需求强烈,属于普通百姓消费,受政策影响小。虽然中端饮用型白酒市场增长是明确的,但由于高端白酒市场变数较大,所以一线厂商将发力中端甚至中低端白酒上(400元以下的酒)。所以这个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罗总“醉美仁怀”这样的二、三线品牌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会带来市场容积的纵向拉升,为具备营销创新优势的二、三线品牌带来市场破口的机会。中端酒市场在2013年将可能出现市场洗牌的状况。
对于酱香时代,笔者的观点是品类竞争下的品牌竞争模式。既不会是完全的品类竞争,但也不能抛开品类优势塑造品牌。白酒是普通的快消品,通过工业品的品牌塑造就能获得规模和区域占有。但是没有品牌塑造能力与意识的企业也必将在行业竞争中迅速遭到淘汰。
对于酱香大势的认识与判断,笔者认为不会有绝对的酱香时代,未来的酱香品类最多占有全国酒类市场10%~20%的份额。原因只有一个,即产区与产能受到限制。酱香首先是品牌认知:茅台,酱香型;其次是产区认知;第三才是品牌认知。核心产区仁怀的产能在16万千升,即使未来产能充分释放,5年后酱香产能释放到80万千升,也仅仅能够占5%。因此,未来所谓的酱香时代的销量数据意义将大于产量数据,笔者预测茅台未来价格仍将持续上升,按目前酱酒平均增速 32%来计算,5年后中国酱酒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