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里,各大白酒企业均推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随着而来的就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供大于求的矛盾对行业的伤害是严重的。
按照中国酿酒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一“目标”已经提前数年超额完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
按照2012年的产量数据,以一瓶酒500毫升换算,白酒总产量相当于230.63亿瓶。如果这些白酒全部被喝掉,那么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需要喝掉17.74瓶白酒;如果刨除未成年人和不饮酒的成年人,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掉57.66瓶白酒,相当于每6天喝掉一瓶,才能完全消耗掉生产量,达到供求平衡。
这已然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但近年来白酒市场价升量增,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仍未慢下来。全国白酒企业、白酒主产区产能情况究竟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经数月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白酒企业的深入走访、与众多行业人士的全面交流,力求最全面地将当前白酒行业产能“大跃进”的现状加以呈现。
白酒业高烧持续不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5年我国白酒产量回升以来,至2012年已连续8年高增长,期间产量累计增幅高达2.3倍。到了2012年,全国白酒全年累计产量达到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1%(2011年1025.8万千升)。但白酒行业并未就此“退烧”,而是继续大幅扩张产能。
作为全国白酒产能最大的省,四川省政府去年发布了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政府将着力推动宜宾、泸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预计到2015年,四川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00亿元。
另外一个白酒产能大省贵州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培育一批名优品牌,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
事实上,不仅仅是四川、贵州等白酒“金三角”地区在大力发展白酒产业,一些二线名酒品牌所在地域也在大力扩充白酒产能,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依然是白酒行业的老大。资料显示,2012年四川省完成白酒产量295.2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26%左右。紧随四川之后的依次是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辽宁省,2012年产量分别为124.44万千升、99.9万千升、91.41万千升、80.58万千升。这5个排名靠前的省白酒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与此同时,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泸州市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产量数据,仅泸州一市2015年的产量就将超过山东省去年的产量。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15年,贵州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十一五”末贵州省白酒产能为16万千升,也就是说,仅贵州省这5年白酒的产能就要增长525%,这其中,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将增至约70万千升。另外,四川古蔺县作为酱香型白酒另外一个主产区,预计2012年产能也将提至9万千升。
另外,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政府也在介入白酒产业,纷纷组建大型白酒企业集团以发展当地白酒产业。
知名酒企竞相拼规模
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名酒企业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产能。
贵州茅台计划,“十二五”末,公司基酒年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苏酒集团计划,“十二五”末,洋河和双沟两大酒业全区建成,实现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目前3万吨名优酒产能正在建设;山西汾酒拟建年产6万吨商品竹叶青和6万吨商品汾酒产能项目,预计3年后可建成投产,将带动公司产能3年翻一番;泸州老窖新建1.8万口窖池去年已经开建,届时产能将提高6.2万千升;五粮液今年将在年产20万吨白酒的基础上,扩充产能至30万吨。
此外,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郎酒、杜康、四特酒等知名白酒企业均在大举扩充产能。
有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四川白酒产区独特的优势,不少省外酒企纷纷选择在四川自建基地,或是通过收购四川酿酒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稳定的基酒供应基地。殷国兵透露,白云边、稻花香、黄山头等企业都在泸州采购基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