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商总局等五部门下发严禁使用特供标识的通知后,各商场、超市、直营店里“特供”、“专供”基本绝迹,而网络上的“特供”、“专供”火了。工商总局提示消费者,现在市面上的特供大多是假的,莫被网络特供所忽悠。
日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工商总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 “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连日来,记者走访泉州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发现,“特供”、“专供”产品难觅踪影。而在网上,特供商品却比较泛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丰泽街一家大型超市,并未发现被冠以 “特供”或“专供”的烟酒等消费品。在泉秀街一家超市,烟酒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商场曾销售过几款“特供”白酒,但现在这些商品均已下架。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大型商超,均未发现“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相较于市面上逐渐消失的“特供”商品,在网络上,“特供”、“专供”商品却琳琅满目。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特供”字样,共出现6万多件商品,其中大多数为白酒,其中仅“茅台特供”就多达24种,介绍中大都有“茅台内部特供”、“茅台贵宾特供”等字样。根据网店信息,记者联系上一家特供酒销售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出售的特供酒一瓶450元,“品质绝对有保证,在其他地方你肯定买不到”。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茅台酒经销商表示,市面上绝大部分特供品都是假的。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应以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作为最终购买依据,不要被商家忽悠。
据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中,不得出现利用国家机关或类似名义,宣传“特供”、“专供”等内容。特供商品一般都是不法商贩杜撰的虚名,实际多为假冒伪劣产品,误导坑害了消费者,同时触犯了法律。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