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导读】继白酒高端市场遇冷以后,红酒市场也开始走起平民化路线。其实不管是白酒市场还是红酒市场,奢侈性消费都不应该是带动行业发展的主流。高端产品附加了太多超出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东西,这种弱化产品使用价值的消费不足以支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任何行业都不会保持高额利润状态长期发展。酒行业只有真正面向普通消费者,把商品价值体现在酒的品质上,从消费者口中得到价值体现,才能从畸形消费市场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中央“节俭令”的影响下,葡萄酒呈现出一番新景象。4月初结束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再高调进行拉菲打假,抢了风头的是标价只有1元的进口葡萄酒。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称,进口葡萄酒进入盘整期;而从业人士则认为,节俭令给进口葡萄酒提供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机会。
4月初,五洲宾馆。深圳某投资公司与内地某市政府举行了一次签约仪式。周游是深圳这家公司的行政总监,他亲自张罗了当晚宴会的细节。“合作方的市委书记亲自出席,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早早做好了各种安排。”然而,宴会开始前,对方还是给了周游一个措手不及。“他们的办公室主任突然问起晚宴用酒,而且不容商量地让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奔富707换下。” 奔富707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红酒,当前市价大约在2500元左右。“主任说绝对不能用这么贵的酒。”周游补充说:“后来换成奔富389,价格600多元。”
对于行业中人来说,这样的故事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屡见不鲜。ASC精品酒业是奔富酒庄在中国内地的最大的代理商,其公共关系经理龚国亮表示,“减少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有机会让葡萄酒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市民阶层都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葡萄酒,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长足益处的。”
金额增长开始落后总量增长
进口红酒整体价格逐渐向下延伸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中低档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业界普遍认为,市场的变化当然不仅仅跟时政有关,它是个综合的因素,这更主要是源于理性消费者的增多。
“对于一个日渐理性和成熟的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健康的回归。”深圳夏桑园酒业总经理董淑林近日告诉记者:“以波尔多五大名庄为代表的高端红酒其实不论在哪里都是小众消费。前些年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疯狂其实是不正常的。”夏桑园是深圳老字号的进口红酒商,在其旗下店里,“200元左右的酒是最主流的,要占到70%以上的比例。”
和夏桑园这样的专业酒庄相比,大型商超红酒档次还要更低一些。家乐福是进口红酒品种比较多的商场,在南山后海的家乐福,数以百计的红酒品种中大部分都是100元左右的普通佐餐酒。“超过400元的也就10多款,而且买的人也不多。”一位员工这样告诉记者。
每年一度的成都春季糖酒会是行业的风向标。4月初刚刚结束的今年的展会上,同样低价风劲吹。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1号馆2号馆几乎清一色是进口葡萄酒,1元一瓶、13元一瓶,参展商的各种噱头层出不穷。1年前的这个时候,展馆里还是一派奢靡之风,各种山寨拉菲变着法子侮辱中国消费者的智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则高调地打假,谁也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市道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变化还体现在最新统计数据之中:2012年,我国原瓶装葡萄酒进口总量266457千升,同比增长10.4%;进口总额13.8亿美元,同比增长8.1%。金额的增长已经开始落后于总量的增长了。
深圳市面进口红酒品牌过万
在价格下探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机构进入到进口葡萄酒行业中。“这两者其实是互为因果的。”董淑林说:“从今年的成都展会来看,大的公司仍然没有涌现,但是小公司多了许多。”据他介绍,成都凯宾斯基酒店原来只有五楼是展位,到今年从1楼到5楼全部是了,一些公司甚至租个套间就当做展位。而在主会场,葡萄酒和国际烈酒馆进一步扩容,达到了两个半馆,共27850平方米。“很多都是新面孔,真正懂酒的不足十分之一。”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将在202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市场。目前的市场容量是1.6亿标准箱,在2023年预计达到5亿标准箱。而长久以来,进口酒行业被指责为暴利,因此,即使是在行业内竞争加剧,增速放缓的同时还是有大量资本进入行业中。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酒类专卖管理办公室了解到,2012年深圳市参与经营进口红酒的企业超过800家,有酒庄、专卖店1000余家。较之前几年都有成倍的增长。目前深圳市面上的进口红酒品牌数以万种计,价位从数十元的普通佐餐红酒到标价数万元的拉菲等名庄酒。
电商渐成主流
在业界看来,当前这种散乱的局面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在鱼龙混杂的吞噬下,消费者的信任渐渐失去。葡萄酒评论家于斐指出,要整顿进口葡萄酒产业的竞争秩序,规范市场环境,有必要提高准入门槛,促进品牌和渠道的集中化,改变目前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营销招商)
相关阅读:
“亲民路线”:酒行业发展新方向
平民消费市场才是白酒的主阵地
挡在进口红酒营销面前的十大障碍
善于利用网络招商 红酒才能红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