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塑化剂、勾兑门、添加剂等问题陆续曝光后,近日,白酒行业又陷入“年份酒”泥潭。上周末,有媒体在一篇关于白酒“年份酒”猫腻的报道中质疑,水井坊年份酒涉嫌虚假宣传。记者了解到,在“年份酒”这个概念上存在猫腻的酒企远不止水井坊一家,“年份酒”只是那些酒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白酒产品的真实窖龄有待考证。
何为“年份酒”?
记者了解到,“年份酒”指的是酒窖藏的时间。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xx年陈酿”、m年窖藏”,就是本文所说的“年份酒”。
在我国,葡萄酒和黄酒的国家标准里,都有对年份酒的规定。葡萄酒的年龄从葡萄采摘的年份算起,其中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而黄酒的酒龄,按国家标准GB/T 13662-2008规定,是发酵后的成品原酒在酒坛酒罐等容器中储存的年限。黄酒销售包装标签标注的酒龄以勾兑酒的酒龄加权平均计算,且其中所标注酒龄的基酒不低于50%.
白酒年份酒被指只是“皇帝的新衣”
事实上,白酒年份酒真实窖龄涉嫌造假在业内人士眼中己不再是秘密。省城的一位白酒经销商告诉记者,所谓年份酒,只是某些酒企营销的一种手段而己,那些分别装在“20年”"30年”包装里的酒,无论从口感还是品质上都没有较大的区别。年份酒中一部分是用基酒调制出来的,其宣传的十年、几十年的年份酒所用的基酒,其实也就是三到五年的窖龄。很多酒企建厂才几年,怎么可能会有数十年的年份酒产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关于年份酒的争议,在白酒厂家和消费者之间一直存在分歧。在多数消费者心目中存在这样一个共识—“酒是陈的香”,既然厂家宣称该产品是数十年窖藏,那么整瓶酒就应该有相应年份的窖龄,而目前绝大多数白酒厂家的做法是,使用储藏时间较长的基酒作为调味酒,按照一定比例调制出年份酒。并且,基酒的窖藏年份究竟是多少消费者不得而知。
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储藏时间长的基酒成本较高,厂家在调制年份酒的时候,可能就会像我们炒菜放味精一样,只放上那么几滴,然后对外宣称是30年或50年的年份酒,并且卖出高价,这对消费者太不公平了”。
记者看到,年份酒虽然只是所有白酒产品中的一部分,以其作为嘘头的营销手段却令大部分酒企乐此不疲。茅台、五粮液、沪州老窖等国内知名品牌均有年份酒产品,并且价格不菲。很多不知名的小酒厂也把年份酒作为营销策略之一,甚至连几年的基酒都没有,就贴上“xx年陈酿”、xx年窖藏”的标签来误导消费者。有些酒厂在其产品名称后加上20, 50等数字,不写“年”字,目的在于混淆消费者的视线,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多少年的陈酿。酒类媒体佳酿网评论员马宏认为,“没有标准的年份酒只是炒作的嘘头而己,大家心知肚明,水并坊只是替行业受过”。年份酒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那么,我国究竟有没有一个相关的行业标准来进行约束呢?
行业标准缺失,业界观点存分歧
目前,我国关于年份酒的国家标准,己应用在了葡萄酒和黄酒行业,白酒行业的年份酒“国标”仍未出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5月份在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了“十二五”规划,正在修订与清理食品国家标准,其中302项标准己经颁布实施,同时近5000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已启动,白酒行业是重中之重,但关于年份酒的标准仍在“排队中”。
对此,业界有声音认为,“年份酒标准不是今明两年就能出台的,原因是国内白酒企业上万家,有生产许可证的有8000多家,涉及利益太多”。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份酒国家应该制定两个标准,什么叫年份酒的标准,什么是年份酒检测方法的标准”。
“年份酒”事件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求诸子”从酒企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看法:“媒体所言实乃哗众取宠。标明年份是行业约定俗成,正如星级酒,波音产品升级到787了,数字区隔产品档次,国内外通行的做法。大道至简,面对选择的困惑,用户需要简单的判断标准。媒体人以此为炒作的噱头,可笑之极!”@酒业俱乐部认为“对于年份酒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是标准缺失,但由于香型不同、酒体检验困难等诸多客观因素,年份酒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并不是一件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维持年份酒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仍需酒企自律。”本刊记者王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