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白酒酿造,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自然条件不同,酿出的酒自有不同风味,自此便有了“一方水土产一方好酒”的说法。而对酱酒这一稀缺高贵、环境工艺要求更严格的品类来说,有流传“只有茅台镇才能产出好酱酒”,难道真的只有茅台镇才能产出好酱酒,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仅从郎酒这一非茅台镇、全国酱酒第二品牌就很难立足,那么,谁又能为酱酒产地正名?
近期由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主办、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承办的2013酱酒大众化发展暨潭酒新品上市发布会上,行业著名权威专家以其专业、科学的酱酒酿造环境、工艺为酱酒产地正名,清除困扰酱酒发展枷锁。
“好酱酒与茅台镇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真正酱酒的核心技术,是高温细菌,只要营造高温细菌繁殖生长的条件,就能把酱酒搞好”,著名白酒专家、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庄名扬教授会上如是说,“酿造酱酒小环境完全可以创造的,只要为高温细菌、高温酵母菌创造一个微观的生态环境”。
中国白酒界泰斗、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原组长、原洋河酒厂厂长梁邦昌先生表示:“茅台镇(或者说赤水河)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那个地方常年不刮风,常年保持高温高湿那样的小环境,酱酒生产保持一种局部的小气候和生物环境,是非常关键的,能保持那么一个环境、小气候那么就可以做出好酱酒”。
而面对社会上流传的“只有茅台镇才能产出好酱酒”专家给予更为专业与科学的解释。原四川省酒类科研所所长,国内贸易部酒类质检中心主任曾祖训道出缘由,认为:以茅台为首的茅台镇、以习酒的习酒镇、仁怀镇,都是因为大环境范围形成的,历史和发展也证明它们是出好酒的地方。笔者认为,政治历史情节、周恩来总理的主张造就了茅台的辉煌,而今,之所以有“只有茅台镇才能产出好酱酒”的说法,除茅台镇有着适合酱酒发展的大环境外,茅台镇的好酱酒美誉更源于茅台酒这一典型代表连发的连锁效应,带动区域品牌内酱酒社会地位的提升,此乃茅台酒老大且无可复制的强势品牌作为区域背书的结果。另有,媒体不断灌输、茅台镇酱酒企业对此说法的人云亦云渲染放大式传播,最终以一种附加惯性思维方式让茅台镇自然而然成为独一无二好酱酒产地。
针对如潭酒这样的非茅台镇品牌,专家给予“不跟茅台比,营造自己的小气候、宣传自己的小环境,以形成自我鲜明特性”等发展方向,专家认为:潭酒拥有“潭牌”与“仙潭”两个知名品牌,素有“名牌背后的名牌”之称,具有成就名牌的品质潜力资质。酒厂地处赤水河河谷中的河谷,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8°,风微雨少,具有一个相对封闭、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小环境,而其纯天然无污染自然环境成为其跨越式发展的后盾。综合地区内优质的水源、单一糯红高粱、纯天然粘泥手工陶坛、良好透气透水性青石发酵窖池等酿酒基础条件,加之千百年传承不息酿酒活动使得空气中活跃的大量微生物群,可谓集结天时地利人和之酱酒酿造优势。潭酒的当务之急,更在于对自我小环境、小气候的宣传与培养,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产地误区认知。
2013酱酒大众化发展论坛暨潭酒新品上市发布会上,专家为酱酒产地归属正名,以专业、科学的酿酒知识拓宽品类未来发展宽度,挣脱区域产地对酱酒发展的局限,重构消费者酱酒生产环境认知,无疑提升国内酱酒企业发展及市场消费信心,避免长期一方独大造成的垄断式品类停滞发展,促进品类产品线、价格体系、渠道流通、营销方式等合理化、多元化、差异化、多品牌化发展,提升了酱酒价格、渠道、营销、传播等快速自我修复与完善的能力,极大完善了整个酱酒品类的消费结构。利弊共存,此番正名也势必加剧行业品类间的竞争态势,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即将展开,这亦将成为中国白酒不断强化品牌、竞技国际优势地位的催化剂。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