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一些酒企希望另辟路径,锁定新的主力消费人群。一些有条件的酒企已把眼光盯向国际市场,着力拓宽白酒产品的出口渠道。
出口可解白酒之困
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限酒令”和白酒“塑化剂”等因素同时作用下,今年以来,中国白酒行业呈现下滑趋势。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白酒销售收入2402.1亿元,实现利润399.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和0.6%,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2和54.5个百分点。白酒行业近年来首次出现全行业低迷。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严峻形势,一些酒企希望另辟路径破除危机,部分有条件的酒企已纷纷把眼光盯向了国际市场,着力拓宽白酒产品的出口渠道。
中国知名白酒品牌贵州茅台2012年出口近1000吨,创汇1.75亿美元,同比增长60%。茅台酒市场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部非洲及中国重要口岸的免税市场,“茅台酒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逐步形成,并计划在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全球重点市场布局销售网络,展开全球化战略。”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说。
不仅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张裕等国内知名品牌在国外市场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消费群体,中国酒业在世界版图上已占领了一席之地。
欲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际市场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市场全年白酒消费已达4000多亿元,但作为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国,距离世界强势酒品牌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着开拓国际市场步伐较慢、管理比较粗放等问题。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认为,中国酒业是世界酒类的一朵奇葩,市场潜力很大,发展中应借鉴国外名酒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
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在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他们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英国通过立法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原料、成分、制订标准等做出严格规定,每年投资大约20亿英镑改善苏格兰威士忌在生产、装瓶方面的基础设施,并支持中小酿酒厂发展。同时,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法国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白兰地原产地的地理标识和知识产权保护,英国在全球追踪和打击侵犯苏格兰威士忌知识产权的行为。“中国学习和借鉴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会让中国酒企以更加开拓的视野和全球的眼光走向世界。”张志刚说。
借鉴先进的酒业管理经验,对中国酒业的国际化极具参考价值。除了注重质量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酒业的管理十分严格,美国酒类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德国实行烈酒专卖,法国商业部根据法规对酒业零售发放4种资格的零售牌照,加拿大各省对酒类的销售均实现许可证的管理制度。俄罗斯、日本等国对酒的酿造、销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说,国外一些知名酒企要求对酒体中含有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以科学的数据论证产品,中国的白酒在这方面还存在差距,这是中国白酒走出国门的一大障碍。加强对白酒成分功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