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为10月13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赖茅乱想视频的全文稿。
今天我们关注白酒市场。今年以来,从高端酒崩盘,经销商库存积压,到大批上市酒企业绩下滑,股价腰斩,白酒市场可以说是新闻不断。数据显示,今年白酒板块总市值蒸发近2400亿,有业内人士惊呼,白酒危机来临。白酒市场危机是否来临站在不同角度看法自然不同,不过我们的记者近日在调查中了解到,白酒市场倒是确实存在另一场危机,那就是品质、品牌危机,我们今天的调查就从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赖茅”开始。
赖茅销售火热 标识真假难辨
9月下旬,记者首先在北京进行了随机走访,在北京的烟酒专营店,几乎每一家都有赖茅酒出售,有的店甚至还开出了赖茅专柜。每瓶价格从几十块到上千元,品种更是五花八门。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些酒出自不同的厂家,像这瓶是贵州汉室酒业生产的,而这款酒是贵州台郎酒厂的,尽管这些酒出自不同的厂家,但从包装上看,都叫赖茅。专营店老板告诉记者,赖茅究竟有多少种,有多少厂家生产赖茅,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市场有需求他们就卖。
不仅仅是在一些烟酒专营店,赖茅酒在网上销售也很火。记者在京东商城搜索赖茅二字,一下子出现了535个品类的赖茅酒,而在淘宝网上,赖茅酒的商品介绍更是多达100页,各种赖茅酒的品类至少有数千种。这些赖茅酒绝大部分都是出自不同的厂家,唯一相同的是,这些酒都有一样的“赖茅”标识,都标注产自茅台镇。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赖茅酒真的都出自茅台镇?茅台镇又有多少酒厂在生产赖茅酒呢?
9月下旬,记者来到了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镇,这里是茅台酒的产地,也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地。在这个2平方公里的山城小镇,聚居着大大小小400多家家酿酒厂。记者看到,茅台镇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几乎全是卖酒的商铺。
记者走进这家名为茅台镇联合酿酒厂的门店,见记者询问赖茅,工作人员带记者来到了旁边的一个房间,橱柜上摆满了各种品类的赖茅。
记者随机走访了四家门店,其中有三家在出售自己生产的赖茅,而一些店主告诉记者,在茅台镇,很多的酒厂都在自己生产或是替人代工赖茅酒,好多年一直是这样。
客观说,“赖茅”这一品牌在全国有着较高知名度,业内人士估算,“赖茅”每年在全国的销售额高达数十亿元。但现在,茅台镇很多不同的酒厂都在生产带有“赖茅”标识的白酒,而在白酒终端市场,打着赖茅标识的白酒更是成百上千,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商标实属冒用 市场鱼龙混杂
据了解,赖茅酒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恒兴酒坊。解放初期,政府先后购买或没收了成义酒坊、荣和酒坊以及恒兴酒坊,三家私营酒坊的华茅、王茅和赖茅品牌和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其产品也随之由三茅统一称为贵州茅台酒。
1988年 赖茅酒厂首次注册了“赖茅”商标;
2003年 赖茅商标被以连续三年未使用为由申请撤销;
2005年 茅台酒厂的赖茅商标被注销;
2007年 国家商标局发布茅台集团赖茅商标核准公告,但因有企业不服裁定结果,赖茅商标至今仍处于异议复审中。也就是说,“赖茅”这个商标国家商标局还未核准给任何企业,“赖茅”二字属于非注册商标。
仁怀市工商局给记者的一份书面材料中这样写到:酒这个类的商品既可以使用注册商标,也可使用非注册商标,同时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按照仁怀市工商局的解释,茅台镇众多的酒厂都在生产赖茅酒,并不违法。正是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商标,使得“赖茅”成为了茅台镇的公共品牌,随便一个酒厂,只要贴上“赖茅”酒的标签,谁都可以生产赖茅酒。
记者了解到,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市目前有白酒生产企业400多家,白酒销售企业800多家,其中有白酒生产资质的企业205家。赖茅之所以有市场,有酒厂愿意去生产,就是因为赖茅是茅台镇仅次于茅台知名度的白酒品牌,尽管赖茅商标悬而未决,但赖茅这个品牌却早已为消费者所熟知。那么,市场上成百上千的赖茅品类,真的都是茅台镇的酒厂生产的么?
在专门销售酒类的电子商务网站也买酒网,记者打开了销量排在头两位的赖茅酒销售网页,从网页上看,这两款酒都是贵州黔国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记者在茅台镇找到了这家黔国酒业公司,她是黔国酒业的总经理王超丽。
王超丽告诉记者,在2011年前,他们的确加工过赖茅酒,但此后就没有再生产。随后,这位女老板提出和记者一起去上网看看。
王超丽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也买酒网上的这款赖茅酒不是他们工厂生产的。而且,两瓶15年的赖茅酒只卖210元,她认为从价格上来说也不大对头。她拿出一瓶他们曾经生产的赖茅样品。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