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曝光了国内天猫、京东、酒仙网等知名电商售卖假酒“赖茅”的乱象。据悉,“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酒行,来自不同公司生产、却都标注为“赖茅”品牌的产品不计其数,且价格参差不齐,从数十元至800余元不等。行业专家认为,有投机空间、有市场需求、监管缺乏等是导致假酒泛滥的重要原因。
央视曝光:“赖茅”假酒横行
据央视报道,记者在京东搜索“赖茅”品牌,出现500多件酒类商品,而在天猫更是出现了800多件名为“赖茅”的酒类商品。据了解,“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而非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使用“赖茅”商标生产白酒。
例如,在京东和天猫的许多“赖茅”酒类商品的厂名都标注有“贵州食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但经此公司负责人辨认及查看,表示从未生产过此类“赖茅”白酒。
芜湖市场:同一品牌价差很大
昨日,记者对市内多家酒类超市、酒行进行了走访。在黄山西路一家连锁酒类超市,记者看到,标称为“赖茅”品牌的产品就有十多种,但却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包括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世家酒业公司、贵州赖世玲正衡酒业公司、贵州英雄渡酒业有限公司等。且这些“赖茅”产品售价不等,从60余元至800余元都有。当记者询问同为“赖茅”,却由不同厂家生产,如何分辨这些白酒的真假优劣时,销售员不置可否。
在瑞丰商博城一家代理“赖茅”酒的酒业贸易有限公司,类似情况同样存在。销售员强调,店里卖的都是真酒,但也坦承,“赖茅”生产商家确实良莠不齐,有些商家混水摸鱼。他还自曝“曾经喝了一款也叫‘赖茅’,但是另一家公司生产的酒,喝了后头疼不已”。
“目前政府对假酒的打压力度不够,都把精力放在限制高价酒这个焦点上了,监管有些缺失。”不少酒商向记者表示,希望“赖茅”商标注册归属能尽快出台。由于是未注册商标,导致很多商家不珍惜,价格差异很大,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电商回应:相关产品已下架
昨日,记者以“赖茅”作为关键字在京东商城上搜索,已找不到相关产品。同样,在淘宝上搜索“赖茅”产品,则跳出一行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无法显示‘赖茅’的相关宝贝”。
通过电话联系,京东客服昨日就此事向记者回应表示,“已在第一时间下架了所有‘赖茅’商品”。对方称,针对此次白酒行业内爆发的问题,京东已敦促供应商尽快核实相关信息,“我们也将根据核实的情况,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问题做相应的处理”。
对此,淘宝方面则称,为避免可能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相关商品先行下架处理,同时对相关商品的搜索规则进行调整。此外,天猫已将相关商品所涉及商家的材料进行汇总,择日将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我们将会清退商家,停止对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业内人士:标准缺失缺乏监管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工商局曾经发布过一份数据,全国市场有近470余户厂家使用“赖茅”商标,业内人士估计,“赖茅”每年在全国的销售额高达数十亿元。
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自从白酒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低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摸索自己的电商之路。而各大电商平台对于酒企的入驻也是求之不得、来者不拒,加上酒企对于电商的陌生与顾虑,让众多不法商贩趁虚而入,将白酒电商这潭水越搅越浑。
除了有投机空间和市场需求之外,缺乏监管也是假酒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专家指出,电商平台就是集贸市场,经营的是流量,靠的是服务和低价。所以,电商在酒类销售乱象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架产品应该查验,“在售卖前先向相关公司征询是否生产过此类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
相关阅读:
假酒赖茅曝光 相关部门需严格监督电子平台
京东已下架“赖茅”酒
淘宝卖家坚称赖茅酒没问题 仍在正常销售
“赖茅”归属悬而未决 国内几十家酒厂争相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