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白酒市场“忧”大过于“优”。忧的是环境的危机,忧的是局面的急切。
危机,是因为白酒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以来,宜宾白酒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在步入深水的行业调整期,酒企正面临着新一轮市场变化与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急切,是因为白酒企业外有压力后有追兵。今年以来,白酒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及“宜宾原酒不愁卖”的格局被打破,白酒作为我市的“一号产业”,它的晴或雨,影响着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面对严冬,我市酒企路径清晰,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抱团出击”战术,为发展抢得先机。
抱团打品牌“宜宾酒”上市在即
“宜宾原酒的知名度和销量非常好,外地一些知名的酒产品都会使用宜宾酒为基酒。”这已经成为宜宾酒界公开的秘密。据业界统计,全国各地的浓香型白酒超过7成与宜宾有关。究其原因,市质监局一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除去五粮液,宜宾二三线成品酒品牌的知名度都相对较低。
知名度不高,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附加值上不去。为了提高产品包装率,提升宜宾白酒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机遇,我市提出打造区域品牌“宜宾酒”。
从谋划到实施再到申报成功,历经长达5年时间,于2010年12月正式获批。目前,《“宜宾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开始执行。今年11月标识设计方案出炉,17家酒企推出的相关“宜宾酒”产品将打上统一的LOGO进军市场,也标志着宜宾酒由酒企个体自我发展时期向区域内酒企群体发展时期转变。“宜宾酒”作为政府的公共品牌,品质必须过硬成了指令,企业定位的产品为中高端路线,建议价格在100元—300元区间。“把过去流失到外地的基酒包装成‘宜宾酒’推向市场,价值将翻上几番。”该负责人说,当前酒企的积极性都很高,下一步政府将同企业共同推动、宣传和推广“宜宾酒”,把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携手助力“一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抱团跑会展显现群体效应
对不少企业而言,一年一度的西博会是充分展示自我的盛会,宜宾酒企也不例外。今年西博会,除去在宜宾综合馆展示外,五粮液、叙府、高洲等宜宾酒企还在新会展中心八号馆内设置了展位,抱团吸晴。
五粮液展示区外围,每一个红色的灯柱内都盛放着一款产品。展区中心,企业历史、文化等信息一应俱全。“我们希望展示出一个全面的五粮液。”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相邻的叙府酒业,展示区经典的蓝黄色布局,契合旗下品牌形象。“公司前期筹备充分,带来了的产品得到了参展客商和民众的喜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高洲酒业的展示区以经典的红黑为底色,展示墙上张贴着企业园区的实景图。“看到金潭湖的美景,越发地想去实地参观一番。”市民章先生说。
通过集群式的宣传,有别于以往单打独斗的规模效应突现出来,让大众更加认识宜宾,了解宜宾的白酒。而西博会还只是宜宾酒企抱团出征的目的地之一。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宜宾代表团积极参展,并与国内外酒企对接。当届酒博会宜宾参展企业由首届的11家增加为13家,其中有7家企业在展会上推出研发的新酒。一位来自福建的经销商更是慕名而来,“早就听说宜宾是‘中国白酒之都’,此次专程来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据统计,仅开幕,宜宾展厅总访问量就达到了4.6万余人次,宣传效果立竿见影。
今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召开,五粮液和“十朵金花”白酒企业前往,在300平米的专题展区中作集中展示。饮酒、品茶、看艺,在宜宾馆里,种种互动拉近华商与宜宾的距离,宜宾的种种特色也印刻到华商的心中。“酒好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宜宾酒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频频亮相西博会、酒博会、华商会等国际性平台,通过整体组团、强势参展,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
此外,我市还多次组团赴山东、江苏、云南、湖北、贵州和东北三省等地交流学习、考察市场、推介产品、开拓区域市场;宜宾酒类协会与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昆明市等省市酒类协会结成了战略联盟,开展交流合作,为“宜宾酒”拓展区域市场搭建了服务平台。
相关阅读:
宜宾地方品牌“宜宾酒”专用标志设计方案出炉
宜宾:白酒经销商摩拳擦掌准备迎战销售旺季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宾酒”有望本月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