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 调查
“三公消费”受限使高端白酒遭遇断崖式下滑。记者发现,消费及竞争趋势变化促使市面小酒开始兴盛,其主打“80后”“90后”招牌,然而部分却属于廉价勾兑酒。随着小酒产品逐渐增多及竞争步入白热化,该市场也暴露出鱼龙混杂、同质化严重、勾兑横行等问题。
业内分析认为,白酒企业不应只注重新颖的包装,而应专注于品质和口感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风格创新。
记者调查 同质化严重 市民反映口感一般
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市内多家酒水专营店及大型超市的酒水专区发现,目前市面上所售“小酒”品种繁多,容量多在100~300ml之间,价格多为几元至十几元,包装时尚或卡通,瓶身甚至印着独具“80后”“90后”风格的标语,如“不停地喝酒,是为自己找一个放肆想你的借口”、“坐以待币”、“余额不足”……它们体积娇小、价格不贵、带着明显的时尚标记。
记者观察到,市区内几乎每家酒水专卖店都有售小酒,但小酒市场似乎已出现同质化现象,从包装风格到广告宣传语都十分相似,其中风格明显的并不多。
有经销商向记者反映,目前小酒的销售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好卖,一个月也卖不出几瓶。”
广州市某连锁酒水专营店的林经理告诉记者:“小酒虽便宜,但只有少数年轻人会买来喝,因为白酒度数高,大多数年轻人聚会还是会选择喝啤酒。”就职于某外企的袁先生对小酒兴趣一般,“一开始看外包装觉得很新鲜,但喝了几口感觉挺难喝的,可能就是商家搞起来的一个噱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