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14家白酒上市企业的年报已经全部发布(详见图表)。虽然它们不能代表整个白酒行业,但是其在2013年的表现,可以代表行业发展的基本面,也给行业带来启迪。我们如何透过年报,来把脉2014年白酒行业的增长?
解读:
从年报看产业调整方向
——《糖烟酒周刊》首席行业专家 王传才
从14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整体情况来看,营业收入的下滑要少于净利润的下滑,这说明一个问题,白酒企业的营收之所以会下滑,是因为高端酒需求量下降,进而影响了结构的调整。
年报显示,只有贵州茅台和青青稞酒两家企业实现了双增长。贵州茅台的增长,是因为市场的刚需和品牌的引领,而青青稞酒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其基数本来比较小,另一方面是其在基地市场非常稳固,为青青稞酒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力量。这说明,企业要想实现增长,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要具有品牌价值,第二,要有稳固的基地市场。
川酒是14家上市企业中重创最严重的板块,这说明,川酒营销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它们面临两个调整,一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不能将重心全部放到高端酒身上,二是营销模式的调整,必须从大超商模式走向渠道深耕模式。
对于白酒产业,我有三方面的思考。第一,白酒需要调整营销模式,进行渠道深耕;第二,企业需要从结构上调整,实现价格上的真正回归,第三,白酒目前还没有见底,还有一到两年的深度调整期,未来没有品牌、没有渠道的小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上市公司不能代表全行业
——《糖烟酒周刊》高级研究员 高永
2013年14家白酒企业的年报跌声一片,这和涨声一片的2012年可谓冰火两重天。如何看待这份年报?又如何通过年报把握2014年乃至今后的白酒行业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年报并不代表白酒行业的所有企业,当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代表性并不完全。14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合计为1015.4亿元,占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3%,也就是两成比例。在个人看来,年报里几乎包括绝大多数全国性销售的品牌,比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沱牌舍得、水井坊等,只有少数的比如剑南春、郎酒未在其列;而对于占大头的区域品牌,年报中的七八家企业代表性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说要透过年报看行业,而不是仅仅凭借10多家企业就来评论数量有1290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此数据来自中国酒业协会)之巨的全行业。
先让我们看看这份“沉重”的年报。14家上市公司有9家企业是收入和净利润双下滑,显然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企业过去的一年形势比较糟糕,收入一般下滑幅度在5%~15%之间,严重的则有酒鬼、水井坊等,下滑超过50%。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单项下滑的上市公司有三家,包括古井、老白干和伊力特,主要是净利润下滑,比如老白干净利润下滑了41.59%。而两项指标保持双增长的是茅台和青青稞,有意思的是,两家企业的增速都超过了15%,大大高出同行的增速。
为什么2013年的年报如此“惨不忍睹”,宏观环境不用细说了,经济大环境包括“三公消费”政策都影响了行业发展,个人认为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需要说明:
第一,上市公司可谓行业佼佼者,都是优秀的企业,这类企业多数是高价位产品占比较高,而宏观环境的变化首先影响的是高价位和中高价位的产品。正因为如此,年报才如此难看,只因他们以前太优秀了,当然这是开个玩笑,不过这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第二,2012年年底行业下行,危机已经显露,到2013年上半年,这个迹象已经很明显了,但很多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存在“观望”情绪,认为宏观政策会缓和,从而错失了积极调整、应对的机会,影响了全年业绩。不过这个因素一般都会忽略,但个人觉得很重要,事实上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有一些企业坐不住了,终于开始着手调整。
需要重新定义的腰部机遇
——《糖烟酒周刊》资深记者 郝志杰
从14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年报来看,白酒行业的整体业绩呈现出持续下探的态势 。白酒业2012年以前的高增长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红利以及体制红利,如果说高端白酒市场的整体萎缩源于体制红利的消解,那么当前从全国一线酒企到区域酒企业绩的集中下探则说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也正在减弱。尤其像金种子酒、青青稞酒、老白干酒等这些以大众价位产品为主导的区域性强势白酒,它们2013年以及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显现出来的下探态势,说明由于经济发展红利丧失带来了影响正在不断深入,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和白酒消费的活跃度在降低。
白酒上市公司2013年看上去不再漂亮的年报数据,意味着白酒行业开始真正进入转型的阵痛期,也就是最困难的时期。与此同时,白酒行业的洗牌也将拉开序幕,与行业转型伴随的是酒业集中度的持续 提高。
基于酒企2013年的总体表现,我认为应该重新定义中档大众白酒消费的所谓腰部机遇。区域强势白酒企业逆势增长预期的瓦解,说明包括商务消费在内的大众白酒消费开始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波及。但与此同时,曾经以中高端白酒为主导的一线酒企纷纷布局大众白酒市场,使得白酒腰部价格区间空前臃肿,白酒行业产能将高度集中于这个区间释放,以前层次分明,各得其所的产业内部格局正在向橄榄形演变,白酒腰部区间的一场搏杀或将上演,而所谓大众白酒机遇有可能成为白酒行业洗牌的风暴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