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肖尔布拉克”、“古城老窖”、“郎酒”、“茅台”、“五粮液”……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如今,越来越多的白酒品牌出现在新疆市场中,其中不乏一些变得亲民的国内一线品牌。这些品牌白酒让新疆消费者品尝到了各地不同风味的白酒产品,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就在大家觉得白酒市场正在变得“物美价廉”之时,新疆本土白酒生产企业也已摩拳擦掌,应对挑战。
2013年以来,中央一系列政策调控和限制“三公”消费的规定陆续生效,酿酒行业也受到明显影响,全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面临产品调整、市场营销、发展战略转变的多重压力,新疆白酒生产企业难以幸免。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
6月11日,记者从自治区酿酒工业协会获悉,当前全疆具有白酒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148家,白酒总产能达到18万千升。2013年,全疆白酒实际产量仅为7万千升左右,行业实现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较2012年回落23.7%,企业竞争加剧、产能无法释放,行业增速放缓的困难已经出现。
新疆酒企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疆内白酒市场萎缩、企业竞争加剧,国内一线品牌为了生存,也不断加入新疆市场的角逐。
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2535家规模以上酿酒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62亿元,同比增长0.17%;行业毛利率30.36%,同比下降7.45%。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中,从业人数在2000人以上、以生产高端名酒为主的大型企业实现利润735亿元,同比下降4.61%,而从业人数在300-2000人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328亿元,利润额增长均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
一位多年从事白酒销售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利润出现下降多是受到政策因素影响,为了扭亏,这些企业将改变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进军中低端白酒市场,从高档酒向大众消费的中低档酒转型,这些企业往往会以放量为手段获得挤压兼并式增长,利用资金优势兼并其它企业或者提高产品性价比,挤占其它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伊犁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奕说,随着“名酒”纷纷变“民酒”,白酒价格不断下降。
不难看出,在当前国内白酒市场面临调整的时期,新疆难以避免成为内地一线酒企竞争的“新”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