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下午六点,北京西站附近一家茅台专卖店便早早关了门。“每年中秋节都是白酒销售旺季,店通常要开到很晚。今年没什么人来,我们就早点关门下班了。”老板乔女士一边拉下卷帘门一边对记者说。
橱窗里,53度飞天茅台的标价已降到950元,“2012年初这款酒我们一度卖到2480元一瓶,这两年没什么人买了,价格降得厉害。”乔女士说。
乔女士劝25岁、刚刚辞职决定创业的女儿不要再涉足白酒行业,“年轻人千万别再入这行,现在卖酒的都很惨,不少专卖店都开不下去了。”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出台以来,高端白酒量价齐跌,殃及经销商。今年上半年,13家上市白酒企业净利润悉数下滑,除贵州茅台与古井贡酒营业收入略有增长外,各酒企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对这一趋势,酒企则是使尽各种招数,应对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在产品上,酒企舍弃高端,开始重视大众化产品。在渠道上,酒企一方面降低经销商的加盟门槛,大力拓展经销渠道,另一方面则在互联网渠道发力,试图杀出一条道路。
利润仅50元,经销商不敢涨价
2004年就开始卖茅台的乔女士,经营专卖店已有10年。“2008年到2012年,是高端白酒的黄金期,销量大,走货快,利润也高。那几年的确赚了不少钱。后来‘八项规定’一出,酒就不好卖了。”
而每年中秋节前提价的惯例也被打破,“酒不好卖,我们不敢涨价”。据店员介绍,这些酒从去年至今,节日期间一直没涨过价。按照800多元的进价计算,每瓶酒的利润仅约为50元。“很多小代理商连房租都挣不回来,支撑不下去了”。
在另一家位于西城区的烟酒超市,记者发现53度飞天茅台标价为980元,略高于周边其他超市。已开店十年的老板抱怨卖茅台、五粮液的店太多了,“现在到处都买得到,你一涨价,人家就到别处买了”。老板怀念曾经价格“噌噌”往上涨的时候,“涨价大家才能赚钱,降价就都赚不到钱了。以前的存货没卖出去的,按现在的价卖,赔死了。”
乔女士庆幸曾抓住白酒行业“最好的时候”,赚足了资本,得以在眼下的行业危机面前暂能“临危不乱”。
乔女士劝25岁、刚刚辞职决定创业的女儿不要再涉足白酒行业。“要在前几年,我会考虑把女儿留在身边,那时我们专卖店的店员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块钱,现在不行了。”乔女士透露,茅台公司只给每家店补贴两名正式店员的基本工资,而其他非正式店员,酒卖不出去便挣不到钱。
上半年白酒业利润同比降两成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白酒业告别暴利时代,回归理性。原有的依靠三公消费与大规模高端团购渠道的酒业增长模式无法持续。行业环境骤变,白酒产业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众酒企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尝试调整经营战略。
13家上市白酒企业发布的中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13家企业净利润悉数下滑,除贵州茅台与古井贡酒营业收入略有增长(涨幅分别为1.37%和3.61%)外,各酒企营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酒企间横向比较,业绩降幅最高的为酒鬼酒,净利同比下滑244.78%。而五粮液也迎来了其历史上半年度业绩最大降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85%;净利润同比下降30.90%。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