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著名艺术家,中国酒文化复兴运动发起人之一的杜应红在第四届贵州国际酒博会上举行专题演讲。杜应红一惯以他犀利独特的观点与个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说:我们提倡喝酒三个原则,自愿、幸福和健康,仁怀人喝酒如果不遵守这三个原则,管他什么领导还是大老板,我都不提倡喝的。
他脱稿演讲,兴起而发,从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说起,讲了酱门会致力于中國酒文化复兴的核心使命与构建中國酒膳系统的责任等。
他说: “重新定义酒观,反思‘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种不健康的品酒观,反思让‘烟搭桥酒开路’这种功利性品酒观,让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此时此地,我们要用当代人的视角、健康与精神诉求审视酒,要用普世价值的尺码去丈量酒。”
“今天,酱门会强调酒的本体价值,重视品酒时的幸福感,我们希望发起的这场中國酒文化复兴运动,能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由点到面去影响酒人、酒家与社会大众。从而倡导酒让生活更美好,酒让身体更健康的当代酒观。”
演讲过程中,杜应红邀请了行业部分专家纷纷上台发表观点。
深圳市酒类协会秘书长杨克建先生从行业自律与消费市场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深圳是一个消费大区,在这个消费大区的多元酒类格局中,中國白酒如何深入系统地培养自己的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市场文化?酱门会正是用它独特的文化引领着我们酒文化的复兴。
酒类营销策划专家丁敬波则从策划与中韩品酒文化差异来表达观点,他说韩国的相互斟酒表现出礼的文化,我们中國的品酒文化应该通过重视礼来表达酒文化。
而中黔酒业集团董事长王运万与仁怀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龚岗先生则从自己是土生土长仁怀人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美酒的尊重与对酱香酒历史的情感崇拜。
杜应红说,酒曾经被视为神物,后来被视为打胜仗的信念,后来因为祭祀文化的广泛应用和拓展,酒又被视为婚丧嫁娶仪式中的重要载体。现在,酒的各种功能仍然被人们应用着。各种纷繁复杂的酒也应运而生,所以,他强调,酒已经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通日用品,人类社会的一种优秀物质。但是我们大家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常识匮乏,导致各种荒唐的事应接不暇。
杜应红呼吁大家都有必要去了解酒的文化与物质常识,只有具备了常识,才会客观地消费自己喜欢的产品,让产品生产与消费都回到健康的市场轨道上来。从而,反思“做品牌就是投放广告”、“做销售就是贿赂营销”的歪风邪气!
杜应红认为,“酒家”的概念,是指成门成派、以此为业的有建树的酒类专家的尊称;我们提出“酒艺师”的概念,是指懂一定专业酒知识并服务于终端的职业称谓,一个人是职业岗位,很多人以后就会成为一个行业,他深信这个行业前途光明;之所以提出“中国酒膳”,是相对于西方酒膳而构建的。纵观我们历史,杜应红认为中国酒膳文化至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后被断层,上到国宴下到市民餐桌都已经没有系统,于是,用什么方式在哪里喝什么酒做什么就是今天研究和提倡的系统。
杜应红表示:“我们研究构建的中国酒膳文化系统,是将完美的酒局文化归纳为五好酒局:好人、好地方、好方式、喝好酒、办好事。将酒膳过程分为酒礼、酒品、酒趣,传承了共举三杯的酒礼,与品菜品酒品人的酒品过程,酒到兴起的酒趣,以及前后呼应的酒礼。”
最后,杜应红再一次呼吁所有从事酒业的人、品牌、企业、行业、媒体和社会都从自身开始、从现在开始,参与到酒文化复兴运动中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